第508章 司马建言(第3页)
司马懿此计,堪称一计多得。
如果刘封没有这些想法,只是司马懿杞人忧天了,那即便损失了些许土地,能把陈留一线让给刘封所部防守,也减轻了自己的压力。
如果刘封当真是要增重兵于河内,那自己可就要好好慎重考虑了。
想通了这些问题后,曹操当即夸赞道:“仲达所言,我深喜之,且容我细思。”
司马懿自然不敢有异议,事情就告一段落。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曹操将荀彧、满宠、夏侯惇、曹仁、曹洪这几个一等一的心腹重臣、爱将留了下来,显然是要开小会。
“汝等以为司马仲达之言,可行否”
果然,曹操第一句话提的就是司马懿的计策,可见他对此相当重视。
满宠率先点头称赞道:“司马仲达不愧是少年天才,自小聪慧机敏,其所判断,颇为可信,最后一计,宠以为可以一试。”
满宠的表态,让曹操频频点头,但最后却是问道:“刘子升若是当真如司马仲达所言,意在河内,我当如何应之”
几个心腹齐齐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清亮的声音响了起来。
“明公可应之。”
说话之人正是荀彧。
只听见荀彧继续说道:“如今天下三分,袁绍最强,刘备父子次之,明公最弱。当下唯有两强相争,明公方能从中渔利,否则,无论明公是助袁,还是助刘,都只会是马前卒,用来消耗对手罢了。”
曹操脸色一正,荀彧这番话可说到他心坎里了,不由得聚精会神了起来。别说是曹操了,就是夏侯惇,曹仁也凝重了起来,迫切的想要听听荀彧对此有什么解决之法。
荀彧接着说道:“虽如今不知其因,可左将军却有与袁绍决一雌雄之心。明公如今不但不该阻挠,反而应该顺水推舟,以厚左将军之意,方是上策。”
曹操恍然,荀彧的意思是,如果刘封有意集重兵于河内,那必然是要同袁绍决战的。
这其实相当好理解,河内距离邺城不过几十里地,就算包括被袁绍侵占的那部分,也不过才一百里地。
这点距离,简直和卧榻旁边没有区别。
只要刘封在河内布置下重兵,就算他不动手,袁绍也得主动过来逼他动手,否则,袁绍以及邺城上下睡觉都睡不安稳了。
曹操缓缓颔首,心里十分赞同荀彧的意见,只要刘封敢调重兵入河内,后面的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到那时候,就算刘封有心罢手,或是控制交战规模也是不可得也。
曹操捏着短须,确认道:“那以文若之见,我当竭力促成此事”
“不可。”
荀彧却是摇头否决:“以彧之见,明公当欲拒还应。若我等所料无误,左将军自会主动行事。”
“文若之见,尔等以为如何”
曹操没直接答应下来,而是问了问在场的夏侯惇、曹仁、满宠和曹昂。其他四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荀彧之见可谓上乘,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先后点头表示认同。
看见儿子和心腹们尽皆赞同,曹操也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就先按文若之意决定,若有其他情况,届时再议。”
“喏!”
众人纷纷行礼应下。
等到众人尽数离开之后,曹操仍然坐在席位上,摸着短须思索着。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却没人提及。
那就是河内若是为刘封重兵所驻,陈留又给刘封留了一条补给线路,那万一让刘封顺利站住脚跟后,河内还有他曹操的份吗
而且一旦河内有失,曹操的西部领地可就同袁绍彻底断绝联系了,眼下看是好事,可若是日后出现了变化,诸如曹刘翻脸了的话,那可就未必是好事情了。
可偏偏在座诸人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夏侯惇,曹仁他们看不见可能是真,可你说荀彧、满宠、司马懿这些人也尽数看不到,曹操如何肯信
曹操目光幽幽,良久之后,方才起身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