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512章 抵达寿春(第2页)

 

派系永远都会有的,即便硬是拆分了,日后也会有新的派系诞生。

 

所以刘封从来没有打算消灭派系,毕竟伟人都曾经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可见抱团是人的本性,难以根除。

 

故而刘封想的是压制,不让一家独大,同时派系越多越好。

 

只要荆、扬两州的人才起势,那么豫、徐两州的老臣们就有了牵制和平衡,不会一家独大,刘封自然也就少了被老臣裹挟的风险。

 

不过如此一来,摧锋、挽澜两军军中必然是需要补充入大量新兵的。

 

虽然这些新兵也都是荆州军的精锐,可他们却是同摧锋、挽澜军中的老卒泾渭分明的,甚至在不久之前,双方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要想重新拧成一股绳子,不但需要这两军从上到下的将领、军官们严格训练、整合和教育,同时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关于这一点,太史慈和赵云都觉得如今军中的战力恐怕只有往日的五成,如果有三个月的时间,当可以恢复到七成,半年之内,可以恢复到八、九成。

 

眼下是十一月了,天气开始转冷,听北方情报,袁绍军也在整军备战,拣选精锐,汰除老弱,整理军械,调配物资。

 

情报中提到,袁绍欲大拣全军,拣选二十万精锐,号为河北军,同时命令河北铁管营日夜不息,打造兵器甲械,以备南下勤王。

 

以目前的情报来看,袁绍年内是不可能出兵的了,最早恐怕也得越过年关,明年开春之后才会动兵。况且即便出兵,也有曹操顶在前面,短时间里绝无可能冲到江淮的。

 

与袁绍相对应的,曹操据说也在整军,欲拣选精锐,号为河南军,不过规模就小多了,听说只能编练六到八万人。

 

不过可以预料,这六到八万人必定是野战之师,决战使用的精锐王牌。

 

这个时空中的曹操地盘的确要小了许多,可在钱粮收入、以及战略态势上,却是远胜原时空之中。


原先的时候,曹操居于中原腹地,北边是大敌袁绍,南面是袁绍的铁杆盟友刘表,东面是听宣不听调,态度暧昧的徐州藩镇臧霸,西面更是马腾、韩遂等西凉贼寇。唯一明面上的盟友江东孙策,成天想的却是长途奔袭,偷袭许昌。

 

怎一个惨字了得。

 

可现在,除了北边袁绍的威胁依旧外,其他方向上却无疑要好上太多了。

 

南面荆州直接白得了南阳盆地,只需数千人即可镇抚地方,袁绍的死党刘表也被刘封赶入朝中。

 

至于原来那个成天想着偷袭自己的盟友也换成了信誉良好的刘备,双方还约定了攻守同盟,同时,东面、南面也都是刘备的地盘,不需要过多驻防,无疑大大减轻了曹操的军事压力,使得他在兵力的集中上,也远远胜过原时空中。

 

这才有了曹操拣选全军,编制精锐的事情。

 

如此算来,摧锋、挽澜二军时间充裕,最少也有半年可以休整。

 

另外,从这二军中抽调出的一万五千人,可俱是百战精锐,可建第三军之基础,只需补充五千荆州降兵,即可成军。

 

第三军虽然不可能再像摧锋、挽澜二军那样拥有两个骑兵营,甚至连一个骑兵营都建不起,但还是可以组建一个以步兵为核心的精锐合成野战军,训练整合的时间也差不多只需要半年。

 

另外,刘封也久思过,十万大军屯于寿春,有些过于浪费了。

 

于是,他以一种商量的口气询问起陈登、太史慈、赵云等人:“如今寿春大军云集,计有十余万众,长此以往,恐九江不堪重负。我意调摧锋军于颍水一线,布置在项县、汝阴、慎县一线,必要时可沿颍水迅速北上,增援陈国乃至陈留郡。同时,调挽澜军于睢水一线,分驻梁国郡府睢阳、宁陵、谷熟一线,可与陈国、汝阴互成犄角之势,也可沿睢水增援陈留、济阴两郡。”

 

按照刘封的安排,如此一来,摧锋、挽澜两军就能在豫州、兖州一线展开,并有大河颍水、睢水连通,而两条河流之间,又有中原平坦大道相互连接,十分便于机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