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516章 决断河内(第2页)

 

刘封这话一出,军)过誉。”

 

“只是河内事关天下格局,我实难以放下。”

 

刘封故作踌躇之色,此时的他其实已经放下河内了,眼下这般作态,更多的是想要考校一下堂上的众人,想要听听他们的见解看法。

 

“不知诸君可还有其他良策献我”

 

堂上众人陷入沉默之中,诸葛亮有多得刘封喜爱,陈登有多得刘封尊崇,堂上众人都是老人,即便新来的陆逊也曾为内阁文书,是心腹身边之人,自然对这些情况十分了解。

 

眼下刘封看来是连这两位的意见都不想采纳了,那他们该如何进言

 

因为诸葛亮一番雄辩,即便是激进派的陈登、太史慈、张辽等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立功心切,对重兵河内太过草率和鲁莽了。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陆逊却是站了出来:“主公,河内虽有盐铁之富,形胜之利,然终究不过一郡之所,地狭民寡,纵有所出,却难以维系大军。既然如此,何不拣选数千壮士,假借援助卫将军之名,实取要隘之所以臣之见,可首选河阳,次选温县。”

 

河内郡相当富庶,不但土地肥沃,平原广阔,而且还能从河东获取池盐,自秦汉以来,就一直是膏腴之地。

 

河内郡中,最具有战略价值的是三座城市,分别是温县、河阳和朝歌,反倒是郡治所在的怀县虽然也是路上交通枢纽,可不论经济还是军事价值,都没有其他三城那么重要。

 

其中,温县不但距离轵关陉的出入口的轵县和黄河渡口河阳很近,同时更是自西汉以来极为重要的北方冶炼铁器的中心,同时也是河东池盐的集散地。

 

因此,这里经济极其发达,《史记货殖列传》:“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可见温县经济之盛。

 

与温县对应的是朝歌,这里最为出名的便是工匠以及手工作坊。《史记货殖列传》载朝歌械器手工业极其繁盛,只是后来被迁徙了部分前往怀县。

 

唯有河阳,单纯就是军事价值极高,在经济和工业上远不能和温县、朝歌相比,就连怀县也大为不如。

 

眼下朝歌因为靠近邺城,而为袁绍所占领,怀县又是张杨的老巢,唯有河阳和温县可选。

 

刘封故意沉吟了下后,询问道:“那依伯言之见,是河阳好,还是温县佳”

 

陆逊稍作沉吟,答复道:“微臣以为,可俱收之。”

 

不等刘封追问,陆逊便补充道:“河阳、温县不过相距四十里地,距离轵县更是只有二十里,中间还有支城湛城为继,若是能够将河阳、温县、轵县悉数拿下,三县之地,背靠王屋山,依托黄河,彼此之间遥相呼应。只需万余人马,便可扼守。”

 

刘封听着陆逊的意见,心里忍耐不住推演了起来。

 

若是只有一万多人的话,后勤补给可就没有什么压力了,而且河内本地也能提供部分粮食补充,温县更是有着冶铁之利,铁官营还能自产军械。

 

这不由得刘封不动心,不但让陈登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就连诸葛亮都忍不住在心中推演了起来。

 

“若要分驻三城……加上湛城,最少也得一万余人。”

 

刘封心中微动,忍不住站起身在堂上缓缓走动。

 

片刻之后,他的目光忍不住来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似乎对方同一时间也感受到了刘封的视线,当即抬头,正巧对上了刘封的眼睛。

 

太险。

 

刘封很清楚的看懂了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意思。

 

又沉吟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刘封终于做出了决断。

 

“太险,不可为也。”

 

在众人或是期待,或是忧心,或是忐忑的目光中,刘封还是拒绝了陆逊的建议。

 

陈登、太史慈、张辽等人的眼中闪过失望和遗憾,而诸葛亮、赵云、徐晃却像是松了口气一般。

 

唯有陆逊,让刘封很是意外,他居然神情自若,无悲无喜,仿佛刚才提出建议的人根本不是他似的。

 

刘封暂时顾不上反应奇怪的陆逊,继续补充道:“前者大将军遣使求援,吾已应之。然援兵多寡,驻扎何地,却是连日踌躇未决。今幸得诸君良策,如拨云雾而见青天!“遂拍案定计:“着朱治为先锋将,精选部曲四千精锐,即日兵发河内,暂屯河阳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