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决断河内
诸葛亮之言,振聋发聩,不仅仅是刘封为其所动,就是激进派的陈登、太史慈、张辽等人,也都露出了肉眼可见的动摇和疑虑。
诸葛亮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如今时间是在刘封这一边的,如果仅仅只有扬、荆、交三州,那自然是无法与中原相抗衡的。中原的恢复速度、潜力上限都要远超南方。
毕竟在东汉末年,荆、扬、交三州的人口综合,其实只占了总人口的18%,而如果要长江以南的话,那比例无疑会更少,甚至只有10%出头。
这也是为什么东吴哪怕和季汉联手也被曹魏体量碾压的根本原因。
可刘封不一样啊,他不但拥有整个扬州,以及荆州的江北两郡,还拥有一整个徐州,大半个豫州,以及一个兖州郡国。
在这种情况下,刘封真不用着急,比内功的话,哪怕袁曹联手,刘备父子都能平分秋色,不落下风。
刘封最主要还是被前世的记忆给捆绑了,总觉得时不我待,着急想要开疆拓土,保存人口。
可实际上,如今的他其实已经到一个瓶颈了,调理经济,整顿内政,要远比大战更能够提升自身的实力。
举个例子来说,如今刘封境内的经济只有30分,可上限却足有100分,有着整整70分的提升空间,而军事分虽然有80分,但军事收益的上限只有20分,风险却高达100分,一个不好,就会把过去的收益连本带利的吐出去。
如此一对比,自然是沉下心先发展内政更来的安全划算了。
刘封正是被诸葛亮说动,重新审视了一番,才醒觉了过来。
虽然刘封心中已经有所决断,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同样不甘心的不仅仅是刘封,陈登亦然。
只见陈登起身拱手作揖,面露敬色道:“左将军,登有一言,恳请一叙。”
刘封自然不会拒绝,相反还郑重还礼道:“叔父可畅所欲言。”
得了刘封的首肯,陈登冲着其他人拱了拱手,道:“河内之地,左倚太行,右带黄河,前通三川,后连晋阳。昔晋文公东出轵关,先取河内而主夏盟;楚汉之际,韩信遣曹参镇河内,【漕运太原之粟】以馈成皋;及至光武中兴,寇恂守此郡,『收租四百万斛,制矢百余万』。此皆据河内而定鼎中原者也。今若取之,东可制青兖,西可图关中,此诚汤武之资也!”
说到这里,陈登看了一眼诸葛亮,但见其人一袭素袍,端坐席间,眉目间自带一股英气,举止从容恰似竹迎清风,真真是温润如玉,令人见之忘俗。
“诸葛贤侄方才所言,登以为甚有道理。”
陈登突然话锋一转,不但没有攻击与他看法相悖的诸葛亮,反而盛赞对方了一番。
“只是天下大势,不进则退,河内关系天下格局,为之冒险,固需谨慎,却也不可因噎废食也。”
陈登做足了铺垫之后,终于图穷匕见道:“摧锋、挽澜二军乃是左将军精锐,不可轻掷,然登麾下亦有数千敢战之士,愿为左将军之先登,谋取河内。”
陈登这突如其来的毛遂自荐,听的太史慈、赵云等人既羡且妒,这是欺负他们没文化啊。明明是抢功之嫌,说的却像是夸赞他们似的。
不过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诸葛亮却是突然开口赞同起来:“主公,元龙先生之见或许可行。”
刘封眨眨眼睛,你浓眉大眼的诸葛武侯居然也会和稀泥
不过仔细想想,陈元龙可是徐州名士,一等一的徐州大佬,虽然不是琅琊的,但也的确和诸葛亮算得上乡党。更重要的是,诸葛亮恐怕也看出了自己心中纠结难舍的复杂情绪,多半甚至还生出了用陈登所部来保存精锐的心思。
想到这里,刘封突然笑了起来。
刘封一笑,众人的争论立刻停了下来,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思索了片刻之后,刘封做出了决定。
他先请陈登归入席中,然后才开口道:“诸君所言,我已尽知。昔齐桓公得管仲,方成霸业;燕昭王遇乐毅,始雪国耻。如今我能得遇诸位贤达,实乃天赐诸君于我,汉室可兴,天下可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