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各有去处(第2页)
刘封心中感动不已,很想一口答应他们。
可理智最终让刘封冷静了下来。
交州在东汉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而且刘封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没错,正是虞翻虞仲翔,步骘步子山。
这两人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而且历史上他们就曾久在交州,说明他们的体质要远比其他人更适合交州的水土。尤其是虞翻,他被孙十万流放到交州整整一辈子,终身没有被赦免还乡。
可虞翻依旧高寿七十余岁,可见其对交州气候的适应性。
至于诸葛亮三人,尤其是武侯,还是算了吧。
一个寿命才五十出头的,也别和虞翻、步骘抢活干了。
看了看殷切希冀的诸葛三人,刘封心中有些恍然,显然他们三人是不想拘于文事,而想有更大的抱负。
在两汉时代,最高的荣誉并非是文臣之首三公,而是出将入相。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这才是当下汉人的最高追求。
诸葛亮三人也不例外。
只是文事他们已经有了用武之地,这一年多在内阁之中的历练,堪比小尚书。倒是军事上,他们却没有历练的机遇。
“君等之心,封实感动莫名。”
想到这里,刘封斟酌了片刻用词,然后开口道:“只是君等皆是我之瑰宝,交州烟瘴盛行,实有不测之险。”
“如此这般吧。”
抬手止住陆逊三人欲要解释的话语,刘封做出决断:“如今扬州境内,山越肆虐,虽有贺齐、高顺、周瑜、祖郎等君扫荡打击,却仍屡屡有死灰复燃之相。”
刘封这话其实说的还是客气了,虽然目前打击山越的战果极其丰厚,前后已有二三十万山越为刘封麾下所征剿。
可以三百万至四百万的山越总数,这个数字不过十分之一罢了。
若是再加上一两百的荆州荆蛮,以及近百万的大别山瓿山蛮,人口都快赶上汉人的十分之一了。
当然了,这两个蛮族虽然都属于南蛮,但却并非一个系统,更别说即便是他们各自的内部都四分五裂,相互厮杀了。
“伯言,孔明、士元,汝等既愿投身军事,我焉有不助力之理。这样,先前丹阳郡守张英来信,言说郡中山越作乱。”
刘封思索片刻,调配了手中资源,商量道:“既如此,伯言,我以全琮为都伯,统一千之兵助汝,再允许汝自荆州降兵之中拣选两千精锐,以冯习和习珍、习宏兄弟俩为将,调拨于汝麾下。再允你在吴县征召一千部曲,拢共合兵四千,表奏汝为丹阳都尉,专司负责清剿丹阳,汝可愿意”
原时空中,陆逊也是从这件事里出的头,孙十万被丹阳郡的山越叛乱搅的头昏脑涨,很是恼怒。结果陆逊主动请缨,仅以一千人的兵力,袭破当地山越大酋费栈,斩俘山越十万人,得精兵数万,更从中拣选了五千精锐为自己部曲。
刘封如今一口气给了对方四千精锐,更表奏其为丹阳都尉,连张英麾下的两千部曲必要时也可以调拨给陆逊使用。
这可是原时空中六倍的兵力,刘封对于陆逊即将所取得的战果自然是更为期待了。
陆逊听完,也是相当震惊,没想到刘封竟然给了他如此之大的权柄。
东汉时代,为了削弱各个郡国,都尉一职经常不设,而是由郡国太守、国相兼任。后来因为边境战事频繁,渐渐又在边境郡国中恢复了都尉,可内地的郡国都尉却是一直没有恢复,直到东汉末年。
汉末诸侯征战,各地军阀为了设置更多的官位来笼络人才,自然就把都尉给恢复了过来。如今各地郡国之中,都尉依旧不是一个常设职位,完全看当地诸侯的想法和需要而定。
可不管都尉这个职务是否常设,一旦设置了,那这个职务就是比两千石的高官,而且按照两汉律法来说,有都尉的郡国,军事最高指挥长官就不是太守了,而是都尉。
太守只有决定是否发兵的权力,而领兵指挥作战的最高权力是属于都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