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封葛对奏(第2页)
“这些……这些帛书上所记述之事,我等均是从来不曾见过。”
太史慈和张辽、徐晃等人对视了一眼,情不自禁的问道:“也不知主公是从何而得,莫非是寻到了什么失传兵法了”
炎黄天下,素来讲究三大功,其中著书立传便是其中之一。
但往往因为保管不力,一旦遇上了战火和政变,很容易就会导致失传,太史慈等人因此才会这般询问。
刘封却是摆了摆手:“这些都是我所写,算是闭门造车,现在拿出来就是想和你们对对车辙。”
太史慈等人恍然,可心中的震惊却是不减反增。
太史慈、张辽、徐晃等将眼下可不仅仅是震惊于这些帛书中记载的东西,同时也震惊于刘封是如何能编撰的出这些内容的。
饶是刘封猜到了太史慈等人会心中震惊,进而对自己产生崇拜之情,但还是没想到这些帛书对于太史慈、张辽、徐晃等人的震撼还在自己预料的之上,当真是惊为天人。
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史慈、张辽、徐晃、程普、韩当等人接连拜访刘封,详谈骑兵帛书上的记载所述。
太史、张、徐、程、韩等人在得到了刘封更为详细帛书,以及仔细阅读了帛书上的内容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脚踏实地的求证,替刘封将这些帛书编撰成书,并取名为《骑经要义》,最后献到了刘封跟前。
刘封苦笑无语,对太史慈、张辽、徐晃等人的推功委名感到很是无奈。
不过易地而处,想必他也应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吧,毕竟这本《骑经要义》的核心思想以及具体分类细节可都是刘封一个人提出的。
太史慈他们也不过是修改了些许与东汉时代冲突不符的常识性内容,又如何敢撺掇主上的荣光和功绩。
将摧锋、挽澜两军以及新军的构建训练等诸事托付给太史慈、张辽、徐晃等将领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中旬。
此时,诸葛亮、陆逊、庞统也先后接到了刘封的命令,赶来寿春相见。
刘封同时叫上了太史慈、陈登、张辽、徐晃等人,与刚刚赶回寿春的赵云,诸葛亮、陆逊、庞统开了一次机密军事会议。
会议的重点正是河内。
刘封一反常态,并没有先听取众人的意见,而是将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见。
刘封想要河内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割裂曹操和袁绍的联系。
曹操如今和袁绍的联系堪称漫长,依托黄河,连绵河雒、兖州两州郡,长达千里。
可仔细分析后,又会将这一长串分成两大块,其一是兖州,其二是河内。
兖州虽然广阔,却很容易切断。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拥有的水军优势,同时更是因为兖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且还是大平原,即便有坚城难下,也可以轻易的绕城而走。
历史上曹操为什么要打官渡之战,其实还不是因为官渡已经是地形最有利于防守的地区了。其他地方显然更加糟糕,根本堵不住袁绍南下的十几万精锐。
所以兖州从来没入过刘封的眼界。
可河内不同,河内这里黄河变得狭窄,而且河流流速也并不湍急,孟津、五社津、平阴等上乘渡口不算,河阳这里甚至可以搭建起沟通两岸的浮桥。
最重要的是,河阳三城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建筑基础的岛屿却是耸立在那里的。
一旦河阳三城建立起来,即便是刘封的水军助阵,也很难攻占此地的。
若是袁曹联手,河内必是其核心关键之地,同时也会成为刘封的心腹之患。
如果能够提前掌控河内,那曹袁就会被彻底分割,而且有河内在手,曹操在洛阳就极难站住脚跟。
这不仅仅是刘封个人的战略眼光,更是有着历史事实来背书的。
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东西魏争霸时代,宇文家从西魏开始,一直打到西周,就是因为河内以及河阳三城的缘故,始终在洛阳站不住。虽然每次出兵,几乎都能拿下洛阳城,可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放弃洛阳撤退,灰溜溜的退回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