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494章 河北一统(第2页)

 

之所以会表现的前恭后倨,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公孙瓒行将覆灭,而即便是个傻子也能猜到公孙瓒覆灭之后,自己的下一步就是要南下过河了。

 

易县是冀州有名的大县,人口众多,城外更是有巨马水、易水多条大河流淌而过,地处河北大平原中部,土地极其肥沃,是冀州有名的大粮仓。

 

公孙瓒在这里屯田数年,仓库之中竟然积累下了谷三百万斛。斛为小石,三斛差不多相当于两石,三百万斛正好是两百万石。

 

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易县仓储,以及城外百余高楼之中,仅有小部分囤积在公孙瓒亲自坐镇的最高楼台里。

 

因此,这些粮食几乎完好无损的落入了袁绍手中,哪怕公孙瓒自焚而烧毁的楼台中那些粮食都有不少幸免于难。

 

可怜公孙瓒屯田数年,成果却悉数归了袁绍。

 

进入易县之后,袁绍当晚就迫不及待的将身边的亲信重臣们叫到了身边。其中包括沮授,田丰,郭图,许攸、淳于琼、孟岱、蒋方等人。

 

只是袁绍刚一说完,现场又照例分成了两派。

 

以沮授,田丰为首的河北派强调如今河北久战,兵民俱疲,需要一段时日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养精蓄锐。况且眼下河南曹操、刘备两雄联手,实力已然不弱于河北一方。此时出兵,又有大河阻隔,胜固然可喜,可若有闪失,那可是覆军之祸啊。

 

河北派的话听起来相当有道理,袁绍虽然刚刚消灭了他在河北唯一的对手公孙瓒,可他对河北的掌控其实是相当有水分的。

 

真正能让他如臂指使的,其实只有一个完整的冀州,加上半个幽州,半个青州以及仅仅只有两郡的并州。

 

如果休养生息,袁绍不但能够夯实根基,更能先易后难,先行解决幽州、青州的问题,甚至还能向并州方向扩张,扫清曹操在河北的据点——河内郡。

 

然而这却是河南派无法接受的。

 

河南派抛家弃业跑到河北来支持袁绍,图的不就是衣锦还乡吗

 

如今袁绍一统河北,这时候正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打过黄河的良机。尤其是如今袁绍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不再敌视天子刘协,而是转为想要掌控刘协以令天下的想法。

 

天子刘协就在洛阳,洛阳就在黄河边。

 

这对于袁绍来说,无异于是天赐良机。

 

只需大兵压境,后勤补给根本毫无压力。

 

刘家的水军的确很强,可如今还在南方,而且还有荆州刘表为盟友,以作牵制。刘封所能动用的力量,也不过扬州一地,若是刘备敢抽调兵力,往援江东,那不正中了河北下怀

 

因此,河南派也在许攸、郭图为首下,激烈的反对河北派的意见,并劝说袁绍把握天赐良机,横扫河内,进取洛阳。

 

一旦拿下了洛阳,不但能掌控天子和朝廷,而且出了武关,可不就是河南派士族的老家颍川郡了吗

 

如今袁绍身边最为亲近的心腹谋士,多是河南派,而且还是河南派中的颍川派。细数荀谌、郭图、辛氏兄弟、荀彧、郭嘉等等,都是颍川出身。

 

颍川派几乎在河南派中一家独大,其他河南士族也都以颍川派马首是瞻。

 

其实这种现象在曹操麾下也是一样,唯有刘备,因为刘封的缘故,纳入了大量的徐州、扬州、豫州、荆州的士族豪强,平衡住了局势,又因为刘封的长胜战绩和巨大名望,压服了麾下所有人,使得刘系阵营中很少出现派系抱团,且规模极小。

 

听着两边的争吵,袁绍忍不住又头疼了起来,心中竟然有些后悔将他们召集起来议事了。

 

就袁绍本心来说,是想立刻开战的。

 

其实历史上河南派之所以屡次在党争中战胜实力强大的河北派,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一个原因,那就是袁绍。

 

细数河南派的诸多政治见解,与其说是河南派的,倒不如说是袁绍本人的,河南派只是顺应袁绍的心思将这些政见提出来罢了。

 

反观河北派虽然实力极其强大,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同气连声,可正因为他们太过强大,又拥戴汉室,使得袁绍对他们格外忌惮,总想着借着河南派之手去削弱他们,将河北派削弱到一个可以平衡的地步。

 

可问题是,河南派如今的现状几乎等同于丧家之犬,袁绍想让河北派削弱到河南派这样的地步,河北派不造反才有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