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511章 行县江东

第511章 行县江东

 

果然,这位焦征羌还真给了刘封一个不小的惊喜。

 

先前提到过,海盐在整个吴郡之中,堪称倒数第一,不但面积,人口,经济,耕地以及产出都是相当的低,而且还饱受海水倒灌的盐碱之苦。

 

虽然海边也有煮盐的习惯,只是煮盐这份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和器具,又有沉重的赋税压着,盈利其实是相当微薄的。

 

焦矫却是从中看到了机会,并且制作成了一份奏疏,上呈给了刘封。

 

刘封本来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可居然在奏疏中看到了晒盐的字样,顿时大为惊讶,当即就询问起了焦矫。

 

“此晒盐之法,焦君是从何处所得”

 

听见刘封问话,焦矫满脸谄媚,低眉顺眼的回答道:“乃是从北方徐州传来,具体方法下官也不清楚,只是听闻些许消息,言说此法制盐,不但效率甚高,而且相比起煮盐法来,并不需要多少薪柴供给。最为重要的是,此法能够利用滩涂,盐碱之地,海盐饱受盐碱之苦,若是能够配上此法,必能有大利于沿海百姓。”

 

焦矫的脸上带着谄笑,一双绿豆眼不时的在刘封脸上掠过,偷偷的打量着他的神情反应,怎么看都是一派小人作风。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家伙,居然难得的打听到了晒盐法的片言只语,而且还敢于将基于这点情报而编辑出的想法上奏给自己,倒是引起了刘封不小的好感。

 

“我也不瞒君等,此晒盐之法,乃是我之首创,已于徐州东海郡内郁洲山岛上开辟了大量的盐田。”

 

刘封思索了片刻后,忽然开诚布公道:“此法如今乃是秘法,严令不得外传,君是从何而知”

 

噗通一声,焦矫竟直接跪了下来,满脸惊惶惧怕之色,颤颤巍巍的辩解道:“左将军明鉴,下官实在是不知此事,只是北方来船上的船夫们偶尔提到了此事,言说有人在滩涂上晒制海水,下官想到海盐亦多滩涂盐碱之地,故才贸然上书,死罪,死罪!”

 

刘封这才恍然,明白了焦矫是如何知道了晒盐之事。

 

其实这事说白了也很简单,晒盐毕竟需要大量的盐田,想要彻底瞒住是很难的,尤其是海上四通八达,路过的船只数不胜数,又不像陆上能利用地形设卡,因此消息总会泄露出去。

 

但这些消息都是支离破碎,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外人即便猜到了刘封在用某种新的技术制取食盐,但也不知道这一整套方法该如何实施。

 

晒盐法虽然简单,但也不是真把盐水引到滩涂上就能出盐了。光是盐田如何开辟,就有着不少技术和窍门。

 

故而,焦矫只是听说了有这么回事情,却并不知道晒盐法的流程和技术。对方之所以求到自己这里,正是猜到了晒盐法极大概率是为刘封、刘备父子所掌握的。

 

有了这一波误会之后,刘封倒是对焦矫的观感更好了一些,尤其是对方的文书之中,并没有完全倾向于士族豪强,而是将份额分成了两半,也照顾到了普通平民以及盐丁们的利益,只能说焦矫这人是真的嫌贫爱富,可在处理政务时,却又反而相对要公平一些,也算得上很是吊诡了。

 

“罢了,你也是道听途说,又能有什么罪过。”

 

刘封摆了摆手,宽恕道:“不过汝这份计划却是不行。”

 

听见刘封当真赦免了自己,焦矫心中暗喜,左将军果然爱民如子。

 

焦矫也是认真研究过刘封,发现对方在爱民方面很是凸显,尤其忌惮士族豪强欺压平民,并在过江之后,几次三番的打击地主豪强,逼迫他们将土地归还国家,然后再度分配给无地贫民。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焦矫立刻整顿了自家门客部曲,严令不得骚扰、欺压百姓。

 

同时,针对刘封的喜好,焦矫才会根据道听途说的晒盐情报,制定出了这么一个计划,并大着胆子上奏给刘封。

 

只能焦矫这人德行虽然较差,但投机的能力却是相当之强,不但胆大心细,而且还很果决,敢于下重注。

 

刘封若是知晓焦矫的心思,肯定会对其丧失不少好感,但却并不会歧视对方,只要对方真心为民做事,如今缺乏人才的刘封也不介意给对方机会,但焦矫一旦犯错,那刘封也不会和对方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