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检阅诸军
第513章 检阅诸军
简雍的心情显然很好,听到刘封的问话后,当场笑着回答道:“蒙骠骑大将军、左将军关心,今年九江旱情已解,入秋以来,已经下了两三场雨,虽然雨量不大,却是可喜可贺之事。若是入冬之后,能有一场瑞雪,足以宣告大旱已过了。”
刘封满意的点点头,只要淮泗稳定,汝南就能稳定,汝南稳定,中原就有了战略主动权。
也是多亏了袁术,他在江北这两年可没干啥好事,跟当地的士族豪强争夺土地,水源,动辄灭门倾家。
如此一来,九江、庐江有大量的土地被袁术吞并到肚里,结果如今袁术倒了,吃下肚的土地、田产、水源、商铺、工坊等等不动产,悉数便宜了刘封。
倒是有一些士族豪强跑来讨要,想要刘封回还他们祖产。
刘封表现的看似十分大方,但凡能拿出田产证明文书的,只收取一定补偿即可全额发还,若是没有田产证明文书的,那对不起了,一律视为无效。
不得不说,刘封这吃相并不算好看,要换了承平时节,估计立马就风评被害,名声受损了。
可换了眼下战乱之世,这些士族豪强们再愚蠢,可在袁术的调教下,也看懂了刀把子的威力。于是,这些人也只能灰溜溜的离开,居然连控诉都不敢控诉一下,当真是无胆鼠类。
接下来,刘封了五天的时间,视察了驻扎在寿春的几个军,包括陈登的两万部众在内,再加上九江、庐江的地方部队,一共有近十一万人的规模。
因为摧锋、挽澜以及新军都需要整合磨炼的关系,所以刘封并没有兴师动众的举行阅兵,而是轻车简从的视察部队。
视察的重点是士兵的伙食,穿衣、器械、住房、卫生、医疗、后勤等方面。
对于士兵的训练和磨合,刘封是相当放心的,但伙食,医疗,卫生,后勤等方面,刘封还是担心太史慈、赵云等人会因为惯性思维而忽视了这方面的建设。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摧锋军和挽澜军以及新军的建设都非常好,陈登的部曲则要差上了许多,至于九江、庐江的地方部队,那就差的更大了,几近于没有。
刘封也没有批评陈登和简雍,毕竟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麻烦了,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还需要海量的金钱和物资。
别的不说,就以伙食来说,每周都要有上百艘渔船为部队供应鱼虾。
这些鱼虾哪怕价格十分便宜,每斤鱼才两钱,每斤虾更是低廉到了一钱的地步。可摧锋、挽澜两军六万人来计算,哪怕鱼虾对半开,每人每天四两的量(去除鱼鳃、鱼骨,虾头、虾壳等不能食用的部分),算上将官,军官额外的份额,每周的消耗也高达三十五万钱,一个月就得一百四十万钱。
这还是最便宜的河河鲜消耗,要是换成猪牛羊,那开销更是十数倍于此。
东汉承平时期,猪肉14钱一斤,牛肉18钱一斤,羊肉20钱一斤,现在战乱,猪牛羊可不比河鲜、海鲜,有大规模野生的可以捕捞,以东汉的生产力来开发,几乎是源源不绝,要多少有多少。
因此,如今的猪牛羊肉都已经涨了好几倍,自然是河鲜、海鲜的十几倍价格了。
所以,大部分的精锐都是靠钱砸出来的,虽然没钱也能磨砺出精锐,但以上限论,那肯定是有钱的上限更高。
刘封对摧锋、挽澜的标准可谓是独一档,几乎天天有肉,虽然大部分都是河鲜、海鲜、咸鱼干、咸虾米,但这伙食标准当真是冠绝天下了。
除此以外,刘封精心建设的军中军医体系也已经逐渐显露成果,虽然远远比不得后世,但目前至少在甲级军中,军医比例已经做到了1:200,护士的比例为1:50。
可别小看这个比例,这意味着三万人的摧锋军军中,光是军医就有一百五十人,护士更是多达六百人,相配套的器械,运力,药材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但刘封就是舍得投入,不仅仅是贪图老兵的战斗力,更是有着浓烈的后世人文思想的影响,刘封很难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为自己征战沙场的士兵们在负伤之后,因为得不到救治,痛苦挣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