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492章 收揽蒯越

第492章收揽蒯越

刘封这份惊讶并非作伪,而是源于对蒯越能力的信任,愿意倾听对方原有的表现。

不过蒯越紧接着倒是摇了摇头:“南阳暂不可得,除非主公愿为南阳一郡之地,而与大将军爆发大战,并接受大将军与大司马联手的局面。否则,短期之内,南阳必不可望。”

刘封有些疑惑,这不正是自己所做的事吗。

蒯越感受到刘封的疑惑不解,直接了当的说出结论:“越的意思是,即便将南阳出让给了大将军,也绝不能信任大将军。主公与大将军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而在有大司马的情况下,主公当需提防大将军背盟,更要提防大将军在最关键时刻的倒戈相向。”

刘封恍然,蒯越这番话正中他内心最为担心的地方。

曹操雄才大略,机敏过人,行事不拘小节,更不看重德行。

年轻的时候还好,曹操为了融入士族阶层,各种以士族操守德行为榜样,约束规范自己,那时候的曹操,可是比绝大部分的士族子弟还要有德。

可诸侯化后的曹操就截然不同了,彻底放飞自我。

天下诸侯只有曹操一个人敢实行唯才是举。

后世许多人觉得唯才是举是好政策,能者上,不能者下。

可在东汉时期的唯才是举,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更真实的意思是,你只要有才能,愿意效忠曹操,哪怕你不孝,不仁,不义,贪污,腐败等等败坏德行的事情都干过,你一样能在曹操手下得到官职。

曹操其实他自己都不想实行唯才是举,实在是局势逼到他不得已不实行的地步。

袁绍的名望实在是太强了,而曹操又早早的和天子闹掰了,实际上当时投靠他的士族子弟并不多,他也一直缺乏足够多,且值得信任的官员管理自己的领地。

这才不得已推出了唯才是举这个政策。

这政策一出台,立刻引来了士族阶级的反弹和抨击,等于是曹操以自己不多的名望,换取了一批相对效忠于自己的官吏。

为什么说是相对忠诚,就凭袁绍刚刚过河就收到那几大箱子投诚的密信,甚至曹操打赢之后都不敢秋后算账,只能选择一把火全部烧掉,就知道他的基本盘有多紧张了。

曹操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难道不想算账,把这一个个反骨仔给按死吗

但仔细想想,算账的话,自己是爽了,可说不定这官渡之战就白打了。

那些人又不可能束手待毙,袁绍只是败逃了,可还没死呢。

因此,刘封很清楚现在这个时期的曹操是没有什么德行的,背盟倒戈的事他其实早就干了。

作为袁绍的小弟,现在反过来对自家大哥蹬鼻子上脸,给对方上嘴脸,仗着天子在手,各种刁难戏耍,虽然出发点很可能有着发泄昔日被袁绍欺压轻视的怨愤,但这样事实上又如何不是背盟了袁绍。

“叔父所言,甚为有理。”

刘封只是略一思索,就肯定了蒯越的建言。

蒯越心中吃了一惊,在他看来,刘封和曹操配合颇为默契,又听刘封介绍,双方盟约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再加上刘封少年得意,不曾受过挫折。

他原本以为刘封不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想着该如何多次建言,避免为曹操所乘。却不想刘封居然当场就接纳了他的看法。

相比起刘表的外宽内忌,刘封的襟怀坦荡显得格外的动人。

刘封紧跟着问道:“那以叔父之见,封该如何应对”

蒯越显然早已胸有成竹,闻言立刻答道:“自然是东攻西守。”

刘封眼睛一亮,追问道:“何为东攻西守”

“兵出青州是为攻,驻防襄阳是为守。”

蒯越随后详细解释道:“天下大势,如今已成三分,大司马虎踞河北,统一在望,挟四州之地,幽并铁骑,诚可谓望一座二之势。主公父子,坐断东南,全据长江天险,更有汉水、淮水为倚仗,若能将交州也化为己有,恐大司马也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