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06章 太史欲来


 第106章 太史欲来

 整齐嘹亮的吼声,震动四野。

 区区千人的气势,直冲云霄。

 “好,好!封儿你练的好兵啊!”

 刘备心里惊讶之极,丹阳兵是什么成色,他老刘还不清楚吗?

 他自己在去年就接手了四千人,训练整编,丹阳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纪,松弛散漫,骚扰平民。

 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也使用了各种手腕,才在几个月内整肃了军纪,把丹阳兵给消化了。

 可现在,刘封跟前的这一千人,真的可以算是脱胎换骨,只是在军纪严明上,已经全然不逊色于他曾经在洛阳所见过的北军了。

 区区一个地方郡国兵,居然有着北军的军纪,这就未免有些吓人了。

 结果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才发现,原来来征辟太史慈的并非孔融,而是一年多前,被太史慈当救兵搬来的小军阀刘备。

 但这个东西,投资太大,而且短期是看不到回报的,甚至为了支持刘备扩张的脚步,长期的利润也不会太高,甚至可能还得赊账。

 有这么多独特的原因在里面,所以刘封一点都不害怕别人跟风。跟风的人只会被他用更新的技术进行吊打,输的更惨罢了。

 最重要的是,两家的关系还没到位,要是如历史上联姻的关系,那倒是可以开启了。

 这难度可不是几个月就能练习出来的,很考验力量和技巧,可即便达成了,也才是刚刚合格了第一关。

 任何武器战术的兴衰,都是有原因的,而这原因的最底层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牵招经验不足,但天赋很强,也通过刘封的描述,想到了不少针对枪阵的方法。

 若是不能用他,那再多的才能又有何用?

 就像孔融一样,都喊他小友了,也没见对他委以重任,甚至连个官位都混不上。

 在座三人中,刘备战事经验最为丰厚,很快就明白了枪阵的弱点,并且设计出好几套理论上能够打垮长枪方阵的方法。

 刘备更为欣喜,让徐盛领部队回营休息,同时又让亲卫部曲接手泰山军俘虏,最后还派专人运送酒肉,犒劳刘封所部。

 经此一事,太史慈心里更加绝望。

 要是拒绝了刘备去找刘繇,又遇上同样的情况,那太史慈可没地方后悔了。

 周教神秘兮兮道:“方伯恐子义难请,特修书一封,恳求孔北海帮忙举荐,由此可见,子义在方伯心中的地位啊。”

 太史慈本人可是文武双全,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

 如果连孔融这样口头上如此器重他的人都不会给他机会,那他还有出头的日子吗?

 就这样,太史慈在家呆了一年多,听闻刘繇已经在江东站住了脚,正在与袁术交战,心里又生出了希望,想要去刘繇那里试试。

 人家北军可是职业军队,拿着高额薪酬的,待遇极其丰厚。

 无奈,刘封只能再次细细叙说,听的刘备、牵招、糜竺等人惊讶连连。

 太史慈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一句。

 后来突围求援,带来刘备,孔融因此得济无事,于是更加重视太史慈,甚至不惜夸赞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

 这充分说明长枪方阵并不是无敌的,它的兴盛和衰亡也是波浪形的。

 太史慈和其母焦氏又惊又喜,还以为是孔融终于开窍了。

 想要用昌豨那些连皮甲披甲率都不高,训练也很一般的泰山军击败长枪方阵,那只有想办法利用地形,偷袭等战术,正面冲阵的后果已经是血淋淋的了。

 但只要是想正面破阵,无一例外都需要重甲步兵和强弓劲弩,否则就只能利用骑兵机动性来消耗疲惫突袭对手了。

 不忿是自己难道只配被如此小军阀看重吗?

 刘备虽然贵为平原相,也是两千石的郡守了,可他毕竟没有地盘,就连平原县都被袁谭给占领了,本人只能靠着公孙瓒养着,颠沛流离,哪里是正牌国相,千里诸侯所能比的?

 窃喜是原来也有人能看的出我太史慈之能,只是这样的人却只能颠沛流离,而孔融却怎么就如同目盲一般,不识英雄?

 莫非是又缺钱了?

 即便豪富如糜子仲,这一次也有些牙根发凉。

 “子义,你能保证刘扬州一定能用你吗?孔北海也视汝如友啊。”

 自从随刘备军击破了管亥,解了孔融之围,太史慈自觉已经报恩,又不见孔融重用,只能遗憾归家。

 可结果呢?

 “况且目前的长枪方阵还只是一个雏形,并非完全体,甚至可以用残破不堪来形容。能够大获全胜的关键还是敌人太弱。”

 太史慈虽然很受刘备礼遇而感动,但还是有一些动摇,毕竟刘繇也是扬州牧了,而且还是老乡。

 刘封先是一顿猛夸:“别驾对我父忠贞之心,倾力之为,有目共睹,我对别驾只有亲近仰慕之心,如何敢提吩咐

二字?”

 若是长枪阵的威力真的如此之大,那刘备可就动心了。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太史焦氏给震惊了。

 这些长枪兵得先单独训练刺枪,训练手部的力气和发力的技巧,要做到刺枪能够扎破铁甲,最少是皮甲才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