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13章 臧霸归心(第2页)

 事实上袁术连表奏吴景为广陵太守的奏折都准备好了,可等到曹操发兵东海后,袁公路就把奏折烧了,当作无事发生了。

 “哦!?”

 徐璆沉默片刻,选择了相信刘备,俯身致歉:“璆愚钝,不解明公之意,仓促冒犯,还请明公恕罪。”

 糜竺、刘晔和徐璆都开口恭贺刘备,只是各有侧重。

 “此事当真?”

 其他马车里的人也都收到了信息,如臧艾兄弟、孙观、孙康兄弟,吴敦、尹礼、昌豨等人都纷纷走下马车。

 徐璆竟主动关心起战局,询问刘备军粮可还够,如果不趁手的话,他愿去广陵为刘备收购一批粮食,以应不时之需。

 他实在没想到刘家父子竟然连自己里通袁术如此秘密的事情都已察觉,天知道对方是怎么做到的,应该就是袁术那边走漏了消息。

 刘备激动的站起身,脸上挂满了笑容,一边转圈一边发令:“另许都督陈登镇抚地方,便宜行事,定下驻守将领之后,可缓缓撤军。”

 臧霸虎躯一震,双目有些泛红。

 其实他们更想控诉刘封是为非作歹,杀官造反。

 这也正常,刘备父子俩大搞屯田,却没分半点资源给东海士族豪强,试问这些人心里如何会舒服?

 可如果让徐璆知道了,那对方是必定会坚决反对,甚至不惜和刘备撕破脸的。

 一直在关注这边的昌豨、孙康、孙观兄弟,吴敦,尹礼等人,看见了这一幕后,俱是喜出望外,若是连臧霸都得了好结果,那他们这些跟随者们,不就更加不会被治罪了吗?

 刘备如此英雄不投,就为了区区一个琅琊郡守的位置,去勾连袁术。

 随后,刘备还语重心长,开诚布公道:“宣高你虎踞开阳,让备在郯城如坐针毡,日夜难安。不先请来宣高,备这徐州牧终将一事无成,就连保境安民也是妄想。因此,不得不发兵北上,先请动宣高来郯城做客。”

 徐璆此时倒是没想到萧建的问题,实在是这个琅琊太守太过冷门,就连郡治都进不去,的确容易被人忽视。

 要不是去年曹操二次征伐徐州,被曹操打出心理阴影的袁术早就先一步进攻广陵了。

 徐璆竟主动关心起战局来:“以璆之见,开阳易守难攻,泰山军又素来勇悍,以逸待劳,据守坚城,城内粮食充足,恐怕三五个月都未必能有进展。若是袁术突然发兵北上,方伯当有预应之策。”

 可鲁肃不一样,他别说一口气砍了三十六个脑袋了,就是只砍一半,也早被唾沫星子给淹没了,上奏弹劾他的人会是刘封这次的几十倍,郯城士族豪强们会齐心协力的把鲁肃赶下台,好换上他们的自己人。

 于是刘备信心一振,直接吩咐道:“将传骑招来堂上,我亲自询问。”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他们安抚地方,鼓励生产,救济百姓,使得青、徐二州在日后能够给曹魏留下一个非常不错的底子,诚然他们最终目的是出于为了自己的统治和割据地方,但不能否认,他们要远比许多出身名门大族的人要做的强太多了。

 臧霸抬头看见刘备,赶忙离席而起,却被刘备按住。

 刘备大喜过望,搀起臧霸,与之共饮,随后直接拉着对方回到自己的席位上,与臧霸同席而坐。

 刘备顿时大喜,刚才已经预感到了会是好消息,却没想到这消息竟然好到这种程度。

 这也是刘封为什么要替鲁肃出手,清理蟊虫的原因。

 当远远看到传骑脸上的兴奋和笑容时,刘备就知道这次一定是好消息了。

 刘备深情厚谊的望着臧霸,举杯道:“宣高,备敬你一杯,往事如风,尽去不提,自今日始,愿我君臣善始善终,不知可否?”

 刘晔则在一旁看的也挺满意,刚一来,就献上一计,还被采纳了,这让他心中很是惬意。

 他想了许多种可能,唯独没想过刘备会善待他。

 紧跟着,刘备竟毫无礼法的坐了下来,一副与臧霸并席的模样。

 刘备顿时大喜,赶忙上前亲手将其搀起:“徐公何出此言,备接任州牧,诚惶诚恐,深惧自己才干不足,不能安定一州百姓。正需要像您这样德高望重之长者从旁拾遗补缺。”

 说到这里,刘备按住臧霸想要辩解自辱,继续说了下去:“宣高言昔日不识我为英雄,却是不知我久闻宣高大名久已,去年自青州南下援徐,路经开阳,还曾得宣高粮草军械之助,只恨备德薄,不能得宣高襄助,深以为恨。”

 可臧霸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硬生生把少一个广陵的徐州恢复到了人口八万两千户,人口五十五万。(当时广陵郡已成无人区。)

 如果拿隔壁的兖州、豫州来做对比的话,那么徐州的恢复速度,基本是其他各州的

两倍以上。

 “宣高,可是酒水菜品不合口味?”

 不过刘备仔细一想,觉得好消息的概率要大的多,前线陈登都已经将臧霸给围死在开阳城里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数。而如果是好消息的话,那或许倒是能让徐璆更加坚定的支持自己,接下来广陵的事情就要容易上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