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14章 战后封赏


 第114章 战后封赏

 自臧霸入郯城之后,各种喜报接踵而至。

 先是陈登顺势北上,接收阳都、临沂诸县,顺利合围莒县。

 随后,莒县出城犒军,表达降服之意。

 第二日,萧建出降,莒县开城。

 莒县一下,琅琊北部诸县闻风而降,一日三报,不过四日,全部送上贺表,归附州府。

 陈登顺势调拨出原定部曲,驻扎莒县,大军则班师回朝,顺来路水路并进,返回郯城。

 去的时候,水路还是逆水行舟,回来时顺流直下,速度更快。

 两人一个使劲夸,一个使劲让,当真是有君臣相得之像。

 其中当然有很大的功劳是在自己儿子身上的,可毕竟明面上的主帅是陈登啊,刘备只能先委屈一下自己儿子了。

 当然,各地军阀为了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也提升了军队的待遇,但这仅限于核心部曲。

 结果所有士卒都表示毫无问题,甚至还很感激刘封。

 这可以算得上很大一笔巨资了,全部折算为钱的话,共计一百五十余万钱。

 陈登泪流满面,只觉此生能得主如此,夫复何求?

 刘备和陈登在这里情深意长,刘封则早就溜之大吉。

 只是打散重组,补充各营自然是跑不了了。

 这样一来,营库藏里已经有整整六十二万钱,刘封拿出来十二万钱,购置猪牛羊肉,以及美酒,犒劳全体将士。

 在刘封来看已经被克扣了大半的奖励,却依然远超士卒们的预料,让他们感受到了惊喜。

 这种情绪让人酥酥麻麻的,仿佛漂浮在云端一样,虚不受力,却又让人如痴如醉。

 东汉时却截然不同了,虽然东汉秉承西汉,一样实行征兵制和募兵制双规并行的策略。

 另今夜犒劳全军,每一什赏肉十斤,酒一瓮,放假三日,全军欢庆。

 哪怕到了日后曹魏开国,曹魏的中军待遇,都没东汉北军待遇好,更别提和西汉时期比了。

 刘封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士卒都那么渴望屠城了,因为这是他们能够获得最大的奖赏,甚至是唯一的奖赏途径。

 可别小看这点钱,一匹麻布就值三百钱,粟米一石也需两百钱,这一份下来,等于每个士卒能够获得三百钱。

 行同车,坐同席,刘备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徐盛、潘璋两人早就已经被刘封所折服,可依然为这次大胜的轻松而感到惊叹。

 <div class="contentadv">

 别看昌豨的泰山军似乎不堪一击,可徐盛、潘璋又不是没见识的农夫,他们早从对方的种种方面看出,泰山军绝对不弱。

 宣布完这一切之后,刘封询问士卒们是否觉得合理,如果有问题,那可以现场直接提出来。

 此时的徐盛部与其他徐州军很是不同。

 徐州大军平复琅琊,成功凯旋。

 “诸君,可让将士们出队列阵,今日封将履行诺言,为众将士行赏!”

 四月上旬,春暖花开。

 士卒们会觉得不是我们不行,而是之前陶公指挥的不行,自然信心回升了不少。

 刘封倒是没去安抚下面的士卒们,反而是用力的拍了拍王贵和牛二愣的肩膀。

 所以除了洛阳常备军的待遇还能勉强保持以外,就连边军的待遇都大幅度下滑了,至于征召兵,那更是没有军饷,唯一的报酬就是战利品的瓜分权以及打赢了之后的朝廷奖赏。

 除此以外,一旦参与战斗,还有战利品可分。

 让他们两人走上土堆,在所有士卒好奇,羡慕的眼光中,刘封走到他们的身前,朝着下面的士兵们喊道:“我之所以特地嘉奖他们,是因为他们救助了同袍。我想让大家记住,在战场上,同袍就是你们的性命,没有同袍,你们根本活不下去!在不违反军令的情况下,珍惜同袍,救助同袍,就是救助自己。”

 “做的好,再接再厉。”

 刘备却抓着陈登的手,情深义重道:“备得元龙,胜得琅琊。元龙若是这样想,那备宁可食言而肥,也不能让元龙都领东莞了。”

 全败的战绩让徐州军士气跌到了谷底,尤其是刘备接手的主力丹阳军,那更是彻底摆烂,反而是臧霸的泰山军的情况要好上许多。

 州牧刘备出郯城五里迎接陈登,犒赏全军。

 因此,刘封在徐盛、潘璋的眼里可不再是个少年了,而是神童,真正生而知之的神童。

 因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相信同袍会来支援自己,相信自己的战斗对同袍是巨大的帮助吗?

 刘封自然不敢奢求一支封建军队能够去模仿那支军队,但能够往那个方向上靠一点,也总归是一个进步,更能够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他们身边有人重伤,整个人将要无力瘫倒。

 全军士卒每人

发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钱五十,各级将校另有封赏。

 刘封来到点将台上,看着这一千种子,心中很是得意。

 士卒们对这种特殊的荣耀奖励很是新奇,既好奇又羡慕,心里也想要上一个。

 这次大胜,他已经得到了刘备的允许,这一千人将会成为种子进行扩军,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一校营。

 刘备直接把整个琅琊郡的军事权全部交到了陈登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