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93章 善后朐县(第2页)

 “还有一事,水军不仅仅是要习惯江河,也要习惯远洋。”

 刘封这里所说的远洋并非后世的远洋航行,其实是近海航行。

 东汉时期的航海技术其实相当发达,孙权时就北至辽东,东去倭国和台湾,南至中南半岛。

 这也是刘封提出这个要求的底气。

 “至于船只调配,你们可自行商量,然后上报州府核准即可。”

 江河中的船只与大洋中的船只是两种船只,别的不说,一个淡水,一个咸水,光是这个区别就相当的大,更别说海上风浪是江河中的数倍甚是是十数倍了。

 董袭等人都纷纷应是,就连甘宁都温顺如猫,毕竟刚刚得了个大果子,高兴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炸毛。

 刘封也是满意之极,知道这些盐豪们肥的不行,可真没想到盐豪们竟能肥到如此程度。

 历史上糜家能拿出一个亿财货的嫁妆,又加上两三千健壮僮仆投资末路的刘备。

 这些盐豪们虽然单个比不上糜家,可凑在一起,却是好几个糜家的体量了。

 也难怪承平年代时,有徐州大半财货在东海,东海大半财货在朐县之说了。

 之前和糜竺商量恢复彭城国的时候,刘封甚至暗示对方可以先把嫁妆拿出来支持一下彭城国财政。

 糜竺惊讶之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可刘封还是挺尴尬的。

 要早知道能发这么大的一笔财,当时就不提这个事情了。

 有了这么大一笔财货,刘封并没有想要大肆扩军,他最想要的是靠着这笔钱粮把彭城国,下邳、东海被曹操肆虐过的县邑恢复起来。

 现在这笔钱投入进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徐州的收入最少能够增加五成,要是乐观一点的话,甚至可以翻上一倍。

 同时,军械物资的产出也会大大提升,一年之内铁甲的产量能够提高到三百套一年,两年内提高到四百五十套,三年内提高到六百套。

 安抚完朐县之后,刘封留下陈矫代理朐县县令,徐宣辅助,周泰、蒋钦、甘宁、董袭等暂时驻军朐县之外,带着太史慈的骑卒和潘璋的五百铁甲士,押送着四千余投降的叛匪,以及大量价值比较高,诸如金银珠宝,素练丝绸等财货朝着郯城而去。

 其他的五铢钱、粮食等重物则会由周泰,蒋钦、甘宁、董袭走水路缓缓输往郯城、彭城和广陵。

 没办法,谁让粮食太重了,只有走水路消耗才能最少。

 半路上遇到了二叔,带领着两千人正要赶往郯城。

 看见刘封安然无恙,关二爷虽然神情不见变化,可刘封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轻松和欣喜。

 关心了刘封一番之后,二爷本想继续前往朐县。

 刘封自然不想让二叔再白跑一次,于是借口俘虏众多,人手不够的理由,让关羽先护送他回郯城。

 关羽考虑了一下,虽然有心执行刘备的命令,但也确实放心不下刘封,于是在刘封的请求下折兵而返。

 同时,关羽和刘封同时飞书前往郯城请示刘备。

 虽然总共也就这么点路,但有没有请示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

 甚至刘备大概率不会在意,可凡事就怕万一。

 当刘封和关羽回到郯城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刘备竟然亲自出城迎接他们。

 “封儿,你这次做的甚好。”

 饶是刘备经常夸赞刘封,这一次也是特别认真。

 原因也很简单,好大儿给的太多了。

 光是清理出来的浮财就价值六亿以上,其中金银折价两亿。还有那六十多万的粮食,想想今年年初时,糜家、陈家尽力帮忙,也才凑了十万粮食,这一口气可就多了六倍。

 而且据审问俘虏,这些人还在朐山等山中坞堡里囤积了不少粮食,保守估计也是十万石以上。光看这些人家兵、盐丁就养活了上千人,还有为他们种地、煮盐的佃户、盐工,自然需要大量的粮食。

 既然刘封已经平安回来了,朐县的叛乱也被平息,关羽自然不用再去朐县了,直接留在了郯城。

 同时,刘备也应允了刘封所请,分别表奏陈矫为朐县县令,徐宣为东海从事,暂驻朐县,主持善后朐县盐豪叛乱一事。

 徐宣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自身又极其清廉,用他来收尾,刘封非常放心。

 “封儿,这笔钱粮,你看如何是好?”

 刘备脸上笑呵呵的,这一年不到的时间,他仿佛像是在做梦。

 这是何等梦幻的美梦?

 去年年初,自己还在青州窝着,挂着平原相的官职,却已经让袁谭给赶过黄河,寄居在齐国了。

 那时候自己钱粮不过数百石,兵丁不足千人,何曾能想得到如今的风光。

 就凭现在的实力,别说是袁谭了,就是袁绍亲自南下了,刘备也有信心和他掰掰手腕啊。

 “父亲,孩儿还是觉得用来屯田最为划算。”

 刘封力劝刘备继续种地,眼下徐州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粮食有粮食,要资金有资金,而且彭城还有铁矿、煤矿,又是水运陆地交通枢纽,实在是天赐宝地。

 原来徐州还易攻难守,可现在北边的两山河谷,西边的任城天险、鲁、沛两国尽入徐州之手,整个徐州腹地已经有了遮蔽,成为了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