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217章 玄德低头(第3页)

 刘封心中一喜,虽然不知道缘由,但明显刘备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还是有利于自己的改变。

 于是,刘封也不藏拙,赶紧将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

 刘封的计划,无非也就是汲取历史之长,尽量占住好处,然后把锅甩给曹丞相。

 天子不可迎奉至徐州,不然这徐州到底还是谁说了算,刘封可真没把握。

 毕竟那可是天子,而团结在刘备身边的,又大多是相性偏向忠义的。

 刘封真正有把握的,不过是鲁肃、刘晔、周泰、甘宁、潘璋等人。

 就连赵云、太史慈、陈登、陈群这些人,刘封都没把握他们一定会站在刘备这一边,而原因却有些可笑,恰恰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忠义之辈。

 所以天子绝对不能来徐州,刘封觉得原本历史上的许县就极为合适。

 许县位于颍川郡的东南角,距离陈国不足五十里,差不多就是郯城到即丘的距离。只要刘备能够控制陈国,那么到许县可就是一日的距离了。

 除此以外,天子放在许县,曹操也不会太占便宜。

 至少刘备比较容易施加影响力,而曹操想要举起屠刀的时候,也得忌惮一下刘备的反应。

 另外,刘封还打算在这波迎奉天子中,给曹操挖个坑,看看有没有机会离间一下袁曹的关系。

 刘封说的兴奋,刘备却是听的有些自闭了。

 是的,刘备真有些抑郁了。

 因为好大儿的想法和计划,竟然和别驾、治中以及荀攸、郭嘉等人一模一样。

 再联想到之前这些人轮番劝谏自己,刘备一瞬间觉得和自己比起来,刘封反而更像个明主了。

 不过这想法也就一闪而过,刘备也没往心里去。

 毕竟自己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未竟的事业和徐州基业,不还是刘封的吗。

 “封儿你的计划,与诸位先生相合。”

 刘备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刘封等人不谋而合的计划:“那你打算怎么迎驾呢?”

 “父亲切不可亲动。”

 刘封脸色一正,他可相当担心刘备要亲自去河东迎接天子。

 别看刘封长袖善舞,能力出众,可现在徐州的核心就是刘备,刘备绝对不容有失。

 “父亲,孩儿愿毛遂自荐,父亲可至梁国统领全局。”

 刘备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那你打算如何进兵?”

 刘封以为刘备是在考核自己,于是仔细思考后,开口道:“孩儿打算自彭城出发,经沛国,至梁国,然后以天子旨意过陈国,入颍川。因此,梁国至关重要,恳请父亲亲至梁国坐镇。同时,孩儿还想请动豫州郭刺史与我一起北上。”

 刘备听到这里,就明白刘封的小算盘了。

 把郭贡带走,一边壮大自己的军力,一边又能让梁国群龙无首,便于自己掌控,而且还是用天子令做事,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次简雍回来,还带来了天子诏令,命令刘备起兵勤王,这份诏令对沿途忠于汉家郡县的威慑力是相当大的。

 比如陈国,只要有了这道诏令,骆俊不但不会阻挠徐州军过境,甚至还会主动提供粮秣。

 刘封见刘备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继续说道:“孩儿将请父亲要数封书信,再要一个人。”

 “哦?什么书信?又要何人?”

 “孩儿听闻温侯吕布与张杨是为至交,双方关系极为亲近,故此希望能让温侯修书一封与张杨,请他支持我军勤王。此外,孩儿还听说韩歆之父韩融正在天子处任大鸿胪,钟皓之孙钟繇也在天子处任黄门侍郎。故此,想请韩歆、陈纪等先生修书一封。”

 刘备点点头,其实像韩歆、陈纪若是能随军北上其实是最好,只是这些人刚刚从颍川逃难来的徐州,再让立刻北上,有失重士之嫌。

 书信虽然不及本人效果最好,但也聊胜于无了。

 “善。”

 刘备点点头,说出一句等于是肯定了刘封的话:“为父会请诸位先生动笔的,相信北上勤王,也是诸位先生的心愿。”

 接着,刘备又问道:“那你还想要何人?”

 刘封眨眨眼睛,回答道:“孩儿想请动的并非是我徐州之人,乃是张太守麾下的董访先生。”

 “董访?”

 刘备有些懵逼,这人是谁,为何从来不曾听说过。

 可若是此人能力不俗,自家好大儿早就会举荐到自己跟前了。

 就好比张文远、高孝父,好大儿下起手来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怎么到了这董访这里,却像是地里突然冒出来的了。

 刘备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这是何人?缘何不曾听你提起过?”

 刘封无辜的摇了摇头:“父亲,孩儿也不知道此人是何人,能力如何。”

 “那你为何一定要他?”

 刘备说疑惑道:“莫非此人也有什么姻亲在朝中为显宦?”

 “非也!”

 刘封摇了摇头,解释道:“此人兄长乃是昔日袁绍麾下重臣,恰恰是因为董访的关系,为人所陷害,只能出逃至张杨处求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