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耶路撒冷(第2页)

 “也不知道我们真正的官老爷什么时候能回来……”

 摊贩忧愁的说道,包括他在内的大量本地阿拉伯人在过去对奥斯曼帝国的官员不太满意,但现在见识过了屁事不管只会和稀泥的外国佬之后,他们怀念起了过去的奥斯曼官员,虽然他们也有不好的地方,但至少他们不是惹人厌的外国佬。

 凯文认真的把摊贩的话记在笔记本上,随后他又问了几个问题,问完问题后他便带着博德和阿萨尔离开去找其他摊贩。

 代表着凯文诚挚感情的阿克切让他接下来找上的摊贩深受感动,一个接一个的都愿意接受他的采访。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凯文也是收获满满,摊贩们对外来犹太人的态度有好有坏,但总得来讲对犹太人态度好的最好也不过是对方不招惹自己,自己不会上去扇他巴掌,剩下的就是巴不得犹太人全滚出耶路撒冷,更有极端的说见一个犹太人打一个犹太人,而这名摊贩身上的伤痕表示他说到做到,的确是见一个打一个。

 他们是沿着集市进行采访的,到现在采访结束,他们已经来到了集市的尽头,再往前走几步就能走到犹太人聚居区。

 “走吧,我们该去找犹太人了。”

 凯文说着就迈出脚步想往前走,博德按住他的肩膀问道:“咱俩会说犹太语吗?你就急着过去,不找个翻译吗?”

 “这个倒不用担心,这里的犹太人应该有会德语的,先进去问问,找不到会德语的咱们再去找翻译。”

 凯文拉下博德的手,走向前方的犹太聚居区,博德耸耸肩,带上阿萨尔跟了过去。

 进入犹太人聚居区的街道,博德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这里比阿拉伯的集市更现代化一点,不过也就是更现代化一点而已。

 凯文在街道上的店铺里问了问,没多久就找到了一名会德语的犹太居民。

 对方是一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经营着一家水果店,他热情的邀请凯文三人进入他的店铺内休息。

 进入店铺,凯文对这名店主问道:“弗里德曼先生,我能问问您是如何看待这里的阿拉伯人的吗?”

 “我怎么看阿拉伯人?”

 弗里德曼眼眶微张,愣了一下后笑着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让我说怎么看阿拉伯人的话,那就是跟看待普通的邻居差不多。”

 “不过其他犹太人怎么看犹太人就不好说了。”

 弗里德曼叹了口气道:“对阿拉伯人来讲,这里是圣地,对犹太人来讲,这里也是圣地,同时更是所谓的‘应许之地’。”

 “应许之地是什么意思?

 博德疑惑的对弗里德曼问道。

 弗里德曼稍微思考了一下后说:“简单来讲就是,《圣经》里面说上帝把我们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许给了犹太人,这就是所谓的应许之地。”

 “然后犹太人移民到这里的原因就是这个‘应许之地’?”

 博德一脸的不可思议,他无法理解这种事情,《圣经》里那类传说的故事怎么能当做移民的理由?

 “没错。”

 弗里德曼点点头。

 凯文对这种行为也是十分不满,他们与弗里德曼谈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总的来讲弗里德曼是那种对阿拉伯人没有什么感觉的犹太人,凯文根据他说的话判断弗里德曼是他们第一个采访的阿拉伯摊贩口中:“以前的犹太人。”

 在弗里德曼之后,他接连采访了其他几名会德语的犹太人,而他们与弗里德曼不同,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对本地阿拉伯人的敌意,有“应许之地”的宗教原因,也有被阿拉伯人针对的现实原因。

 毕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不断,居住在犹太聚居区内对阿拉伯人无感的普通犹太居民有可能因为阿拉伯人的针对而变得反阿拉伯人,一名普通的对犹太人无感的阿拉伯人也会因为双方的矛盾而变得反犹太人。

 这样的现实让凯文顿觉一种无力感,通过调查他发现犹太人的进入带动了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国际共管会的人来讲,经济发展就代表着利润,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国际共管会开放移民,鼓励犹太移民来到这里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