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高加索战役(九)(第3页)
他把问题抛了回去,姿态做得十足。
路易斯静静地听着,他内心权衡着这件事情,他清楚,完全掌控军队是柏林,尤其是牢林的核心要求之一,但直接吞并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确实可能引发强烈的反弹,甚至引发潜在的游击战,管理成本太高。
他需要在原则下找到灵活性。
思考片刻后,路易斯开口了,语气依然平静:“公爵阁下,我理解您对军队感情的珍视,但是一支不受控制的庞大武装力量存在于德国的保护区内,这对于柏林而言,是无法忽视的战略风险。”
他顿了顿,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如果贵方坚持要保持军队的‘独立性’,那么,为了体现合作的诚意,并减轻我国的安全忧虑,贵方必须对军队进行人数与装备上的实质性削减。”
“削减?”
多勒戈鲁科夫立刻表现出更大的“震惊”和“抗拒”:“这绝不可能,我们面临着奥斯曼的威胁,需要足够的兵力来保卫漫长的边境线,削减军队,无异于自毁长城。”
又是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
多勒戈鲁科夫据理力争,反复强调防御的需要和军队的稳定性,表现得寸土不让。
路易斯则坚持削减的必要性,双方僵持不下。
最终,在经过漫长的拉锯之后,一个妥协方案艰难出炉:
现有约十七万人的高加索邦联军队,将被一分为二。
其中七万人的部队,将以“东方志愿军团”或其他类似名义,接受德军后勤支援和战术协调,调离高加索,参与对萨文科夫残存势力控制的城市的进攻。
此举既削弱了克拉斯诺夫直接掌握的兵力,又为德国提供了熟悉东线战场的辅助部队。
而剩余的十万人,将改编为“高加索邦联国防军”,保留现有主要架构和指挥系统,负责高加索地区的防务,德军只派遣少数“联络顾问”团,不进行直接整编。
这个结果虽然让克拉斯诺夫失去了七万精锐,但保住了十万部队的基本盘和相对独立的指挥权,避免了被彻底拆散的命运。
这已经是多勒戈鲁科夫在极限施压和巧妙周旋下,能为他们争取到的最好条件。
当最终的条约文本被准备好,放在桌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克拉斯诺夫。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该自己上场收尾了。
他站起身,脸上带着复杂表情,用沉痛坚定的语气说道:
“为了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和平与未来,为了这片土地不再被战火蹂躏,我,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代表高加索邦联,在此接受这份承载着沉重责任与希望的文件,愿此次合作,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宁与繁荣。”
说完,他拿起笔,在那份名为 《德高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仿佛为高加索的独立与抗争,画上了一个充满争议又无可奈何的句号。
条约签订了,高加索以一种屈辱而又现实的方式,被正式纳入了德意志帝国的势力范围。克拉斯诺夫和他的军队,暂时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