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牢林的态度(第2页)
在闭上眼睛的黑暗中,他内心深处仍残存着一丝渺茫的幻想:或许……或许能稳住阵脚,或许能等到国际局势变幻,或许有一天能打回莫斯科,打败德国人,碾碎彼得格勒那个伪政权……
但他很清楚,这不过是绝望中的自我安慰。
每一个跟随他来到叶卡捷琳堡的人都心知肚明,“打回去”只是一个用来维系最后一点体面和希望的童话。
他们唯一可能实现的未来,就是依托乌拉尔山脉的险峻和尚未被完全摧毁的工业基础,在这片土地上割据一方,做一个偏安一隅的“乌拉尔之王”。
至于远东,那已是注定要失去的棋局,不如及早弃子。
1942年11月15日,柏林,无忧宫
与叶卡捷琳堡的绝望压抑形成鲜明对比,柏林正沉浸在一种胜利在望的乐观氛围中。
当中国正式对俄罗斯萨文科夫政权宣战,并公开声明旨在收复外东北的消息传回时,牢林正在他的花园里悠闲地散步。
听到侍从官的汇报,他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好!好!一雪前耻啊!”
他抚掌轻笑,连声赞叹,心情愉悦地返回书房。
中国驻德大使吴少山和深受直系信任的外交家顾维钧已在此等候。
“二位,请坐。”
林尚舟热情地招呼他们,亲自斟上香茗:“我刚收到消息,贵国军队已正式挥师北上,兵锋直指外东北,此乃彪炳史册之壮举,可喜可贺,我仿佛已经看到被强占数十年的故土即将重归中华版图。”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中国行动的赞赏与支持。
吴少山和顾维钧也面带笑容,显然对国内的决策感到振奋。
然而寒暄过后,吴少山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他斟酌着开口:“宰相先生,贵国对我方的支持我们感激不尽,只是……在下仍有一事,心中略有疑虑,想向您请教。”
“少山兄但说无妨。”
林尚舟和气地示意。
“是关于彼得格勒政权。”
吴少山谨慎地选择着措辞:“日丹诺夫先生毕竟是贵国的盟友,未来若由其统一俄罗斯,不知他们对我方收复外东北之举,会持何种看法?届时,边境摩擦或许在所难免……”
(果然如此……)
林尚舟心中了然,这个问题直指未来东亚地缘政治的核心矛盾。
他微微一笑:“吴大使所虑是人之常情,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不用太过忧虑。”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和:“外东北、外西北,乃至整个蒙古高原,其历史法理十分清晰,这些地区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之组成部分,几十年前,沙俄倚仗武力,通过《瑷珲》、《北京》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这些领土,这时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霸权主义扩张,是完全非正义的历史旧账。”
他刻意强调了“非正义”三个字,将其与沙俄的侵略本质挂钩。
“日丹诺夫先生及其同志们,倡导社会主义理念,追求公平与正义,我相信,他们作为明事理的执政者,能够深刻理解这其中何为正义,何为错误。”
“一个真正的新生政权,理应勇于正视和反思历史上的不光彩篇章。”
他话锋巧妙地引导着,将中国的收复行动定义为“纠正历史错误”的正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