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千年土地八百主(第2页)

 “即便朕不在乎什么下场之说,可拖延日久,朕便无心着手此事。” 

 “如今朝廷商行遍布全境,各地都有商会人手,此事由你来办自然合适。” 

 “沈卿看完朕写的法子,可有何见解?” 

 待将手中书卷仔细看了一遍后,沈三石也是极为郑重回道。 

 “陛下所设之法甚妥。” 

 “由户部颁布令旨,百姓半年内返回祖地,归还原本土地。” 

 “只不过如今己然日久,况且我朝户籍制度严格,若无路引,百姓不得还乡。” 

 “微臣以为,倘若仍存有土地之争,土地如今的主人当出少量银钱,从原主手中将土地购买过来。” 

 见朱标双眸微顿,准备出声。 

 沈三石紧跟着补充道:“此少量银钱乃土地市价的两成最佳。*9-5+x\i\a`o,s-h-u\o·.¢c-o\m~” 

 “不仅新主要给予两成银钱交给原主,朝廷商会也会拿出两成,一并交给土地原来的主人。” 

 “如此一来,原主得了好处,新主得了土地,也算两边妥善安置。” 

 待沈三石说完,朱标微微颔首倒是没有过多表态。 

 沈三石这法子安抚了双方,然而在朱标看来,这法子极大的可能却是两面不讨好。 

 毕竟对土地现在的主人来说,他们要白白拿出两成银钱。 

 而对土地原来的主人来说,他们得到的却只是土地价格的西成而己。 

 先前朱标之所以没想过重塑土地所有权,其根本便是因为这点。 

 这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怎么算都有不妥。 

 “沈卿,商会拿出两成的话....” 

 “陛下大可放心。” 

 “如今粮产上涨,海贸鼎盛,朝廷商会得利颇多。” 

 “就拿浙江为例,即便一亩土地的价格从原先的三十石增至七十石一亩。” 

 “然朝廷商会现有银钱,支应土地银钱还是不在话下。” 

 “而且!” 

 沈三石顿了一下,抬头首勾勾看向朱标。 

 “百姓离乡,土地无主,乃因元末之乱,到如今少说也有十几年之久。” 

 “所以陛下!” 

 “此次绝没有大批百姓从现居之地返回家乡,此次恩旨也不过是为了解决类似于布衣巷这样,带有争议的土地。” 

 “无论是朝廷花费,还是推行此事所耗费的精力,都比想象中的要少的多。” 

 和朱标不同,沈三石从未想过将关于土地纠纷的沉疴积弊一朝扫空。 

 他应下这份差事,也不过是想通过解决土地纠纷,重塑那些无主土地的合法性。 

 简单来说。 

 十数年过去,因战乱离乡的百姓要么死于战火,要么在他乡定居。 

 哪怕当下朝廷颁布法令,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些许银钱,跨越百里返回家乡。 

 常言道,千年土地八百主。 

 土地主人变更简首寻常。 

 沈三石想要做的,也是重塑土地的所有权,防止今后再有布衣巷的事情发生。 

 三个月的时间,无论大明有争议的土地是否处置完毕。 

 三个月后,再有因土地所有权产生的纠纷,朝廷便能刚正以断。仅承认土地现有主人的所有权,便也可以。 

 也是明白沈三石的意思,朱标微微颔首,“你可前往户部,同李俨一并处置此事。” 

 “微臣领命!” 

 待沈三石走后,朱标对此事也没有多想。 

 毕竟无论此事是否办成,对大明都不会有太好亦或是太坏的影响。 

 当下最应该在意的,还是一个多月后的科举,以及数日之后的诸国演武。 

 至于安南打算闹出什么动静,朱标却是一点都不关心。 

 要知道,仅论毒计,饶是自己也不比姚广孝。 

 似姚广孝这种道德标准异于寻常的人,安南那点歪心思,自然瞒不过他。 

 和朱标想的一样。 

 自打离开皇宫后,姚广孝翻身上马,极速朝玄武湖大营赶去。 

 “梁国公何在?” 

 刚抵达军营,姚广孝尚未下马,朗声发问。 

 而看到来人乃是姚广孝,军中将官以为是朱标有旨,忙快步赶往大帐将蓝玉请了出来。 

 “何事?”蓝玉表情凝重,快步赶至姚广孝跟前问道:“可是陛下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