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7章 难念的经(第2页)

 “陛.....陛下.....” 

 也就在一众文臣缓缓明白过来之时,李善长似是想到了什

么,忙走出官员队列冲朱标说道:“陛下去年年初将草原划分行省,并令户部派往官员是否便是这改土归流之法?” 

 “不错。” 

 即便知道改土归流更利于朝廷管辖,于历史长河中算的上是羁縻政策的升级。 

 可朱标却也不会贸然推行新政。 

 先在草原试点,然后再推行至其他偏远之地,也算是朱标能想到最为妥善的办法了。 

 而听到朱标的回答,李善长老迈的身子微微一颤。 

 他是知道朱标谋略深远,可他却也是没想到朱标竟能考虑的如此之远。 

 要知道。 

 当初平定草原之时,举国上下,朝廷内外都充斥在喜悦之中。?墈*书¢屋* \免`废·阅·黩¨ 

 他们这些读书人也不过以为,这只是中原王朝于草原之间一次寻常的胜利。 

 就好像汉武帝平匈奴,隋文帝定诸夷那般。 

 此次胜利最多不过维持百年和平,待将来中原王朝势微,草原逐步崛起。 

 后世之朝还要面临北部草原之祸。 

 可李善长万万没想到,朱标从未将那场胜利视作昙花一现的寻常胜利。 

 朱标要的,乃是长久安定草原,使后世再无北患。 

 更让李善长觉得震撼的是,于当时举国上下,甚至就连老朱也沉浸在可享百余年无北患之忧的喜悦中时。 

 朱标非但没有被那一次的胜利冲昏头脑,洋洋得意之下自固不前。反而心怀远大,不仅要安定北方草原,甚至还想着安定西南边陲。 

 没准在那时,吕宋、吐蕃、安南等国,便己在朱标计划之中。 

 明白朱标立意深远,李善长打起精神,拱手说道。 

 “陛下所虑深远,老臣拜服。” 

 “只是陛下,相较于草原,西南边陲、吐蕃等地却更不好施行改土归流。” 

 “哦?”朱标一时也来了精神,很是好奇的看向李善长道。 

 “韩国公细说。” 

 “是!” 

 李善长清了清嗓子,仔细说道。 

 “北方草原地域辽阔,草原部族多以牧马放羊,并非久居一处。” 

 “加之草原素来军武强盛,非一主久治,各部族间相互攻伐,屡见不鲜。” 

 “草原部族的大多百姓多是勇力尚武,因此陛下还未太子之时,亲征得胜,草原部族自是信服。” 

 “况且陛下将草原划分行省之时,收拢草原部族的寻常百姓,给其居所,供其衣食,并教其民耕种为辅,放牧为主,自给自足。” 

 “此等恩惠,草原部族自信陛下所划行省,对陛下派遣过去治理的朝廷官员也自是敬重几分。” 

 语罢,李善长故意顿了一下,好让殿内文臣仔细回味他方才说过的话。 

 以威,朱标亲征,踏碎元庭。 

 以德,朱标给草原部族的寻常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以威以德,草原部族自然没有抵抗朝廷划分行省,派遣官员治理的理由。 

 相反,吐蕃、云南等地却并非如此! 

 “可是陛下。”见火候差不多,李善长继续道:“安南陈氏治国多年,今安南国主陈睨虽稍逊才德,然也可谓中兴明君,其国其民尚且敬奉。” 

 “云南当地虽与草原类似,诸土司相互攻伐。然段氏一族据云南多年,云南百姓虽不至于心之所向,但提及云南便也离不开段氏。” 

 “至于吐蕃更不需说,宗政素来合一,其国统治甚坚。” 

 “纵然此次西南之战,我朝将士蒙陛下威德,平压诸夷。然一旦朝廷划分行省之时,保不齐有当地旧臣借故主之名,教唆百姓,对抗朝廷。” 

 “因此微臣以为,改土归流一法若想推行云南、吐蕃等地,还需商榷。” 

 “嗯.....” 

 待李善长说完,朱标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诚然。 

 原本朱标想要听到的,绝不是李善长那和稀泥的言论,更不是满朝臣工不问缘由拱手称颂。 

 此时李善长所言,正是朱标想要听到的。 

 同时! 

 李善长说的这些个情况,也的确让朱标感到棘手。 

 也就在朱标仔细琢磨,该如何改善改土归流好推行至云南、吐蕃等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