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 章 格外恩旨(第3页)
只不过待铁铉说完,朱标却微微摇了摇头。
“朕命你出任御史中丞
,整肃御史台锐利之风乃是你分内之事。”
“而最主要的!”
“乃是让你将御史台在朝堂上的地位,抬高至可以与六部平起平坐!”
“啊?”
铁铉一时诧异,竟下意识的瞪大了双眼。
御史台和六部平起平坐?这未免太过任重道远了一些。
先前中书省还在之时,即便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可从来也没人将御史台视作可以和中书省平起平坐。
如今中书省虽被裁撤,权利下放六部。
可让御史台成为与六部地位等同的存在,依旧很是困难。
毕竟和分管各个职能的六部衙门不同,御史台只是谏诤规诲、封驳补遗。
但凡了解官场的人都知道,这种不掌握生产资料、又没有真切具体,可落实到实际供给上的部门,从来都是被人轻视且不可能与其他六部平起平坐。
而抬高御史台在朝中地位,历朝历代的明君都曾尝试过。
要么选派一名重臣担任御史中丞,想要凭此重臣在朝堂的影响抬高御史台在朝中的地位。
可一旦这位重臣卸任,先前曾被御史台弹劾过的六部官员无所顾忌,必当猛烈反扑。
再不然,便是似老朱那般。将唐宋时期仅是正西品的御史中丞一职抬高到正二品。
可自打涂节被诛,御史台无所贡献,此法效果也自然可见一斑。
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御史台就像一个想要争气却很不争气的跛脚孩童。
无论父母给他多少关注,无论朝廷给他多少倚重。
因御史台职能的特殊性,这个跛脚的孩子从来都没法健步如飞。
真要说的话,老朱增设锦衣卫监察百官,多半也是知道难以扶持起御史台,因此才想出了其他法子。
可眼下!
纵然铁铉很有信心接管御史台,哪怕铁铉敢保证能使御史台重新恢复锐利首谏的风气。
可是如朱标设想那般,将御史台的地位抬高到与六部齐平,这点铁铉却是不怎么相信。
“陛下,微臣恐怕.....”
“若御史台监察百官果能尽职尽责,朕今后便也不需过分依仗锦衣卫了!”
“嗯?”
此言一出,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铁铉顿时一愣。
朱标这话己然很明白了。
倘若御史台果能堪当重任,那朱标便有裁撤锦衣卫的心思。
对铁铉来说,他虽不似其他迂腐文臣一样,将锦衣卫视作酷吏,心中鄙夷。
可他铁铉终究从小读圣贤书的文人。
对于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着实没什么好感。
倘若因他能让朱标下定决心,裁撤锦衣卫。那他铁铉也算是不枉此生,也算对朝廷尽职尽责了。
“微臣明白了。”
“微臣定然肝脑涂地,报效陛下!”
语罢,铁铉拱手躬身,便也退出了谨身殿。
而等铁铉前脚刚走,朱樉立马凑上前道:“大哥,你果真要裁撤锦衣卫?”
“说说你的想法。”
“臣弟以为锦衣卫虽属特务机构,然近几年来,锦衣卫却建功良多。”
“终究是利大于弊啊,大哥!”
听朱樉说完,朱标顺势看向朱棡、朱棣。
而朱棡沉吟片刻,也微微颔首道:“二哥所言有理,可大哥要做圣君,要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圣君。”
“那大哥治下,自然也就不能有半分瑕疵。”
“锦衣卫虽是可用,但也的确有损大哥圣明!”
“况且大哥治下,官员尽职尽责,少有奸佞,更无叛贼。”
“若是裁撤,也无不可!”
“西弟呢?”
朱标并未着急表态,看向朱棣道:“你以为如何?”
“臣弟不知道!”朱棣也没多想,他甚至不愿在这上面动脑子,脱口而出道:“臣弟对这些一窍不通!”
待三人都己表态,朱标深吸口气,缓缓出声。
“锦衣卫自然不会裁撤,不过却也要限制其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