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 章 难效此命(第3页)

 李善长这才继续说道:“老臣自认理政后勤,伯温不如我。可若是治策平戎,我不如伯温。” 

 “故而老臣多信诚意伯所言。” 

 李善长说着,也觉自己始终置身事外显得过于圆滑。 

 旋即

咽了下口水,首言禀道:“老臣以为,改土归流既是朝廷恩旨,那因此恩旨所造的杀业不应太多。” 

 “若是太过,则有碍陛下圣明。” 

 “再者陛下曾言,征讨西南的将士半年之内便要动身开往安南。” 

 “如此算来,大军开往吐蕃、云南,再与当地兵卒激战,算下来便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推行新策。” 

 “时间紧急之下,老臣以为将征讨当地不臣与推行新政结合在一起,更能节省时间。” 

 见朱标不语,似是在仔细斟酌。 

 李善长顿了顿,转而首接说道:“老臣愚钝,搜肠刮肚却只有此法。” 

 “还望陛下降罪!” 

 闻听出言,朱标深吸口气,这才出声道:“韩国公此法也属良策。” 

 “与其平定云南、吐蕃过后,还需三军将士为平民乱折返亦或是驻军当地,迟滞兵锋。” 

 “确不如毕其功于一役,于平定云南、吐蕃之时便推行新策。” 

 “传朕旨意!” 

 朱标冲刘保儿下令道:“召梁国公、齐国公进宫!” 

 片刻过后,蓝玉、王保保大步走入殿内。 

 待李善长将自己的想法一并说出时,蓝玉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而王保保却是神情微顿,表情也多了几分惶恐。 

 “那依韩国公之意,岂不是除寻常百姓之外,云南、吐蕃当地的所有地主、土著官员都应斩首?” 

 “大抵如此!” 

 “若这样一来.....” 

 听到李善长点头承认,王保保情绪激动,赶忙继续道:“如此一来,恐有碍陛下仁德之名啊!” 

 “齐国公此言差矣!” 

 “倘若不如此行事,待平定云南、吐蕃过后,我朝将士为推行新政,仍需驻扎当地。” 

 “如此一来,安南战场我军便不能插手。” 

 “待到诸国瓜分安南土地,我朝将来要面临的西南威胁,便不仅仅是安南这一家。” 

 “甚至诸国还会引兵东进,染指我朝刚刚收复的云南、吐蕃两地。” 

 “嗯.....” 

 李善长的意思,王保保自然也是明白。 

 可历来定下一条规矩,将所有不符合规定的人尽数斩首,这般武断的做法往往都会被世人诟病。 

 也是见王保保仍心有疑虑。 

 朱标轻叹一声,也开口说道:“齐国公所虑,朕也明白。” 

 “只是于云南、吐蕃两地施行改土归流,势必触及当地地主、奴隶主的权利、利益。” 

 “新政推行之时,当地自然还要生出民乱。” 

 “与其如此,倒不如从一开始便以战阵之名,彻底歼灭贼人。” 

 “这样当地贫苦百姓还能少死一些。” 

 “这.....” 

 朱标最后一句话算是彻底触动了王保保。 

 的确。 

 倘若不依照李善长所说的法子,到时候镇压民乱之时,更有数不清被当地官员蛊惑的贫苦百姓要死于大明镇压之中。 

 而依照李善长的法子。 

 将要殒命的权贵的确更多,甚至可以说云南、吐蕃当地所有的权贵都将殒命。 

 可贫苦百姓的死伤,终究要少上许多。 

 “微臣明白了!” 

 “此法也是新策推行必由之路,微臣愿意领命!” 

 “嗯。” 

 朱标微微颔首,继续道:“如此平定云南、吐蕃之战,便要打的愈发辛苦。” 

 “当地权贵知我朝如此心意,必是教唆寻常百姓与我朝鱼死网破。” 

 “两位将军便也只能强兵镇压,绝无招降之捷径可走。” 

 “臣等必效死力!” 

 就在蓝玉、王保保拱手领命之时。 

 朱标眼眸一转,继续说道:“云南、吐蕃当地百姓、寻常兵卒,属实也是可怜。” 

 “他们不知我朝兴兵乃是为施恩于似他们这种贫苦百姓,受当地权贵蛊惑,却要与我军死战。” 

 “两位将军若战前尚有余力,可招降当地寻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