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章 文武难分(第2页)

 武人大多性子首率,没那么多的心眼儿。 

 若论朝堂手段,他们自然不可能是文人的对手。因此历朝历代,武将们的地位从来都是被文臣挤压的越来越小。 

 想到这里,老朱也开始有些好奇。 

 好奇朱标能有什么法子改变这近乎成为客观规律的千年事实。 

 “那依你之见呢?” 

 “还是孩儿方才说的那样。” 

 “削弱文臣武将之间的明显间隔,挑选有武将背景的将官于六部任职,或是能发掘出拥有武略的文臣,也可让他们就职军中。” 

 “因出身问题,便决定他们从此以后隶属于哪一方。” 

 “而武官改任文职,文人就任军中,便也使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并非泾渭分明。” 

 就如后世的于谦,嘉靖时期的胡宗宪。′2*c′y/x~s\w/.?o`r*g_ 

 他们虽担任极高的军权,可因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其他朝臣都将其视作文人。 

 倘若再有李景隆这般,武将出身却能坐到六部尚书的武人。 

 届时即便文臣想要打压武将,却也是无从下手。 

 说白了,朱标就是要让文武交融,使得双方界限不那么明显。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下,文臣想要打压武将,首先便要剔除文官之列的武人。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一上来便要自断臂膀。 

 至于文武界限不清,相互勾结,威胁皇权。 

 这点几乎不可能发生。 

 还拿于谦、胡宗宪二人举例。 

 北京保卫战中,甚至可以说于谦节制全境兵马,军伍韬略也是一流。 

 可压根没人将他视作武将。 

 而胡宗宪抗倭,领一地大军。世人却仍将其视作严嵩门下。 

 文官武将的官职界限再怎么不明显,可根据他们的出身,便早早定下了他们属于文臣还是武将。 

 也是明白朱标将能考虑到的一切都考虑了进去。 

 老朱微微颔首,便也不再多言。 

 纵然此刻他仍旧认为朱标所虑是多此一举,可毕竟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朱标。 

 既然朱标愿意折腾,他也就由着朱标去。 

 也就在他们爷俩说话的功夫,东侧文试之所突然传来一阵锣声。 

 “出了何事?” 

 听到朱标问询,李景隆表情紧张,赶忙朝东侧走去。 

 片刻功夫,却见李景隆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快步走回到老朱、朱标身前。 

 “启禀陛下,有考生交卷!” 

 “呵~”老朱闻言立时冷哼出声。“哪里来的狂生。” 

 “科举三年一考,这才开考不过半个时辰便要交卷?” 

 “教训一番,让其老实待着!” 

 “是......” 

 见李景隆虽然领命立即转身便要传旨,可脸上却也带着些许犹疑。 

 朱标察觉到不对,跟着出声问道:“那考生确定要交卷?” 

 “回陛下,微臣己再三问过了,那考生的确要交卷。” 

 “而且....而且还说并未携带干粮饭食,甚至就连今日午饭都没有准备。” 

 “将其人连同考卷一同带来!” 

 待李景隆走后,老朱语气不爽,没好气道:“如此狂悖,想来也没什么大才。” 

 “纵有其才,轻慢科举,也不堪用。” 

 “把他关到贡院后房,饿上三天,咱也替孔夫子好好治治这狂生的轻慢之气。” 

 以此同时。 

 此刻的李景隆越想越是恼怒。 

 他真是见了鬼了,细数大明几次科举,甚至就连历朝历代的科举,他李景隆就压根没听说过有人半个时辰便要交卷的。 

 那考生自己活腻歪了不算,反倒是连累的他李景隆担惊受怕。 

 待见到那考生。 

 李景隆表情不悦,一把拿起他的考卷,没好气道。 

 “跟本官走!” 

 “待会见了陛下、太上皇,小心说话!” 

 “小人遵命。” 

 走出两步,李景隆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身后这名考生。 

 方才说要领他去见老朱和朱标,这家伙好像早有预料般,压根不觉得意外。 

 虽说老朱、朱标并不算深居简出,这学子若是国子监的学生,先前的确有机会见过天颜。 

 可区区一介书生在听到即将面圣之时,竟无半点惶恐。 

 这便有些不同寻常了。 

 就好像.....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