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得寸则进尺(第3页)


 “故此百姓自当谨慎,不敢有半分不恭。”


 “反观云南,当地土司早先便向我朝臣服,背地里却联络安南。”


 “其地百姓心中无恩主,更无新旧两朝交替时的谨慎。所以见旁人分到比他们更多的土地、田产、牲畜,自然对我朝心生怨言!”


 待解缙说完,李善长看了他一眼,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解学士果有妙才。”


 赞了声后,李善长倒是没有继续出声。


 就解缙方才所言,在场的詹同、李俨哪个想不明白!


 云南百姓没有新旧两朝交替之感,只觉是朝廷用兵征讨他们的土司。


 更何况改土归流涉及分发土地,任谁都想分到更多,所以自然有些怨言。


 如此浅显道理,他李善长如何能不明白。


 方才所言也不过是为接下来严惩云南闹事百姓做铺垫。


 可让李善长觉得有趣的事,他还没有说完,这解缙便抢先出声。


 而看到李善长不再言语,解缙丝毫没有感觉半分不妥,继续说道。


 “微臣以为,云南当地百姓应当铁律教化。”


 “臣见魏国公奏疏上有言,云南当地百姓因不满土地分发,竟再起叛乱,杀我军将士数十。”


 “魏国公只处斩罪首七人,其他从案百姓不予追究。”


 “微臣以为甚是不妥!”


 解缙上前两步,走到朱标跟前正色说道:“当地百姓蒙土司欺压日久,任谁皆想拉出人马、占据地盘,当那众人之上、享荣华富贵的土司。”


 “故此当地百姓必私下结党,借不满我朝新策为由,生出民乱意图割据土地。”


 “微臣以为,当令魏国公严惩凶徒。”


 “凡作乱百姓,于叛贼无异,不可留情。”


 随着解缙声音落下。


 李善长、詹同等人无一人出声。


 而朱标也是重新打量了解缙一番后,这才出声道:“严刑驭民,待魏国公率领将士赶赴安南,当地百姓再叛又当如何?”


 “那便似梁国公一般,留在一支劲旅,驻守云南,镇压不义之民!”


 听到这话,朱标缓缓点头道:“解学士所言有理。”


 “你既是科举出身,笔墨甚佳。此封令旨便由你代朕书写。”


 “是!”解缙听后好似得了巨大赏赐一般,抬腿便要朝一侧书桌走去。


 不过不等他走出两步,却听朱标摆了摆手道:“卿回去仔细斟酌,写就之后呈于朕前。”


 “若是妥当,便发往云南。”


 “微臣领旨。”


 解缙也没多想,躬身一拜后便大步朝殿外走去。


 毕竟能代皇帝执笔书写圣旨,此乃莫大恩赐,说是文臣在世最大荣宠也不为过。


 所以此时解缙自然暗下决心,定要将此封圣旨写的文采飞扬,也要考虑详尽,处处妥当。


 只不过。


 待解缙前脚离开谨身殿,朱标却似没听到方才解缙所言一般,看向在场众人重复问道。


 “云南、吐蕃民情不同,新策推行情况各异。”


 “治政之事,诸卿可畅所欲言。”


 而听到朱标重复发问,对解缙所言不置一词。


 众人自然明白朱标对方才解缙说的那些很不满意。


 当然!


 在场的李善长等人无一例外都认为解缙方才所言乃书生之见,毫不可取。


 真要说的话,相较于吐蕃,云南才是最应该施行仁政之地。


 一来云南与中原渊源甚深,当地百姓自从汉末三国便视中原为主,也有归属之感。


 二来。


 此次对西南用兵,军械、粮草一切皆后勤所需无非以海陆,过东番岛运抵安南。再者便是以陆路,经过云南,运抵安南。


 似解缙方才所言,派兵驻守,镇压叛民。


 但凡有些许军武常识的人都不会想出这个主意。


 不用解缙说,徐达必然会派兵驻扎云南,保证后勤之路的畅通。


 可严刑待民,镇压当地百姓却绝不可行。


 还是那句话,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