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别去送死(第3页)

 

次日天明。

 

兄弟四人也都按照计划暗自准备了起来。

 

而朱桢自是一大早便将赵青给请了过来。

 

“楚王殿下一早召草民前来,不知可有要事?”

 

“赵将军快坐。”

 

朱桢很是热情的将赵青请到房中。

 

待落座后,朱桢很是好奇道。

 

“赵将军祖上便是匠人?”

 

“楚王殿下是要.....”

 

“闲聊而已,闲聊而已。”

 

见朱桢如此说,赵青稍稍放下戒心道。

 

“草民祖上并非匠人。”

 

“至正年间,民不聊生,草民父母被元庭恶吏当街打死,还将我诬为盗匪。”

 

“故此,我便逃离家乡,沿路乞讨。”

 

“即将饿死之时,被一名匠人带回村中抚养,我这才活了下来。”

 

“那将军是如何追随父皇的!”朱桢愈发好奇道。

 

“不瞒殿下,那匠人所在的村子乃是山腰,说是与世隔绝也不为过,所以便也少被元庭恶吏欺压,日子还算太平。”

 

“只是当年小人仍铭记父母血海深仇,故而下山斩杀元庭恶吏,为父母报仇。”

 

“也是那时见到了大帅。”

 

一想到先前诸事,赵青眼中便绽放着别样亮光。

 

“在大帅麾下效力几年后,见大帅为兵刃、军械发愁,所以我便回村带着百余名匠人投靠了大帅。”

 

“也是因此功劳,我被大帅提拔至检校之中。”

 

言至于此,赵青眼中光芒渐渐消失,表情也黯淡了许多。

 

“后来!”

 

“随我一同出村的百余名匠人或战死沙场、或在后方被敌军突袭。”

 

“等到大帅开国便只剩十二人。”

 

“待击败陈友谅后,我与村中十二人也觉有脸面回村,所以当时便带着多年攒下的赏赐之物,想要衣锦还乡探望亲友。”

 

“只不过.....”

 

“只不过我们回来以后才知道,因我们几人为诸将官锻刀的缘故,我们的村子早在至正年间便被张士诚麾下屠了半数百姓。”

 

“后来元贼又上来屠了一遍。”

 

“或许有活着的村民,不过也都不见了踪迹。”

 

“啧......”

 

朱桢正听到兴头上,可却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结局。

 

“那将军辞官.....”

 

“莫不是怨恨父皇?”

 

“嗯?”赵青有些错愕的抬头看向朱桢。

 

“殿下为何如此说。”

 

“小人因何怨恨大帅!”

 

“若无大帅,小人哪里能为父母报仇,小人更不能为我村中百姓报仇。”

 

待赵青说完,朱桢起身接连点头。

 

怪不得赵青会在征讨张士诚的大周一朝不遗余力,张士诚三个弟弟的死都直接或间接和他有关,原本他存有为村人报仇的心思。

 

只不过此时朱桢却也能理解为何赵青放着功名利禄不要,明摆着能封侯却在大明开国之后毅然辞官。

 

说到底,还是心中亏欠。

 

亏欠那个将他捡回来的匠人,亏欠将他抚养成人的村民,更是对被他带出村却战死的百余名乡亲心怀愧疚。

 

这也就是为何赵青会用所有功劳换一片荒地,重建村舍。

 

恐怕于赵青眼中,唯有保全活下来的十二名村民,并让他们开枝散叶才算对得起那些村民。

 

“殿下,该说不该说的,小人都已说了。”

 

“殿下若有什么吩咐,还请直言。”

 

“这......”

 

被赵青戳穿心思,朱桢一时有些尴尬。

 

可还没等他出声,却听赵青当即继续道:“若殿下无事,小人便告辞了。”

 

“两日后开窑之前,还要举行祭祀!”

 

“赵将军!”

 

见赵青起身便要离开,朱桢索性一咬牙直接说道。

 

“保平村的工匠有千人,而皇兄数年前便设立凤阳三司,一直以来都在招募全境匠人前往三司。”

 

“赵将军若不知消息,小王断然不信。”

 

“可小王不明白赵将军为何不准村中匠人前往凤阳三司!”

 

“嗯?”

 

赵青也是没想到朱桢会如此直接。

 

可既然朱桢已然明言,他便也没有继续隐瞒的道理。

 

“小人....不愿再见到村人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