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第2页)

 【目的就是让对方杀自己,让我方师出有名。】

 ......

 刘弗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匈奴扣押苏武多年,甚至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亡。

 这不仅是对一位忠臣的侮辱,更是对大汉尊严的践踏。

 苏武在苦寒之地,受尽折辱,仍然心系大汉。

 如今苏武已经平安归来,匈奴的这笔账是时候彻底清算了!

 ......

 【楼兰,以前是个国家,大家都听说过吧?】

 【如今已深埋于疆省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多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广袤沙海之中。】

 【为什么书里那么多楼兰?】

 【就是因为楼兰把使臣给杀了,但是还没等我们动手,楼兰自己就没了。】

 【连那些诗人都憋屈的慌,就疯狂的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啊!】

 【什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什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什么“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提及楼兰,刘弗陵的眼中闪过一抹更为深沉的寒意。

 匈奴是明目张胆的结仇,楼兰则是反复无常的墙头草。

 楼兰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正好卡在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

 其地界北邻匈奴,南接大汉,如此夹缝中求生的境遇,迫使楼兰不得不时常在两大势力间权衡利弊,以求自保。

 而楼兰与匈奴更为接近,使得楼兰在多数时候倾向于向匈奴示好。

 先帝刘彻,虽对楼兰之举略有不满,但出于全局战略考量,并未对楼兰进行军事讨伐,而是邀请楼兰王至长安一叙。

 楼兰王一到长安就开始诉苦,说自己夹在匈奴和大汉之间实在是太难做人,他们对汉朝的某些行为实属无奈之举。

 大汉当时正在同匈奴对抗,万万不可同楼兰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