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华夏强还是漂亮国强?(第3页)

 而且,漂亮国哪有华夏后世社会的安宁,到处都是“零元购”。 

 各朝古人都有种感觉,等再过几年,漂亮国就会是盗匪横行的国家。 

 如此秩序的漂亮国,必然是比不过华夏! 

 ...... 

 【你要是回

答华夏强,其实就陷入了第二种错误。】 

 【正确的应该是,我们在有些地方强于他们,他们也在有些地方强于我们。】 

 【如果你要教员评价的话,就是说他们整体强于我们,不过也是相对的强,不是绝对的强。】 

 【教员是一个非常辩证的人,他把辩证法用的非常好。】 

 【这正是矛盾与统一的深刻体现。】 

 ...... 

 各朝古人鲜少接触到“相对”、“绝对”的说法。 

 一时之间,他们还感到有些新奇。 

 而嬴政却是在这一瞬间,仿佛有所顿悟。 

 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例。 

 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相对性的思想,即顺应环境、灵活变通。 

 而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制”等,则是更多地强调了一些绝对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至于法家思想,主张的是严格的法律约束,强调法律的绝对权威与普遍适用性,不容置疑或违背。 

 嬴政突然意识到,治理国家亦需融合这几种哲学思维。 

 不能一味追求法家的绝对权威,这一点己经经过历史验证。 

 虽能短期内确保秩序井然,时间长了必然发生暴乱。 

 而若是完全采纳道家的“无为而治”,虽能得一时安宁,却可能缺乏明确的导向,使国家陷入无序。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制,则为这两者提供了一个平衡点。 

 它既是道德的绝对准则,又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调整,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想到这里,嬴政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难怪后世皇帝,都爱整儒家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