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非逼着咱在最快乐的时候扇你(第2页)

 【1970年更是不仅产量没有提高,稻草却多了七成。】

 【外界开始纷纷质疑,“袁隆平是科技骗子”、“雄性不育实验搞不下去了”等社会舆论不绝于耳。】

 【但他没有争辩,反而看到了新的希望。】

 【改进配组后培育出第一个强优势组。】

 视频播放着袁老做研究的过程。

 烈日下一遍一遍的查看稻穗。

 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用显微镜观察稻穗。

 找到雄性不育株后开心的像孩子模样。

 外界的质疑谩骂。

 试验田被毁坏,袁老的痛心疾首。

 辗转多地做研究时遇上天灾。

 实验成果不尽如意仍然保持初心。

 一桩桩一件件。

 持续十多年的坚持,哪怕面对诋毁,袁老都从未想过退缩。

 在不断尝试中失败,又在失败中不断尝试。

 众人心里无不动容。

 手里都捏着一把汗,盼望着袁老能成功。

 【1973年,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南优1号”,让水稻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

 成功了!

 亩产500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

 天幕给出了换算单位,朱元璋已经知道1公斤等于两斤。

 大明的耕地面积有足足850万公顷,比宋朝巅峰时期还多300多万公顷。

 并且大明的耕作水平比之前朝代都有所提高,百姓生产经验则更为丰富,粮食亩产也比宋元朝高一些。

 亩产大约300-400斤。

 即便如此,还是有百姓吃不饱饭。

 还是会有百姓饿死。

 这杂交水稻比他们的产量多两倍啊!

 这能多养活多少人!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热泪盈眶,转向朱标说道:

 “标儿啊,咱一定要把这杂交水稻研究出来啊!”

 “咱要求不高,翻倍就行!”

 “百姓吃饱饭,咱大明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