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把书籍价格打下来!(第2页)

 “后世竟然人人皆可读书,且人人必须读书!”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高低贵贱!”

 朝堂上文官眼中均是不可思议。

 天幕之前有言“985大学本科在古代最多相当于秀才”。

 后世华夏大学生1158万。

 研究生似乎比大学生还厉害,130万。

 秀才之上便是举人。

 中举即可授知县官职。

 后世的官职需要这么多人吗?

 而且在大唐书籍昂贵,普通平民不吃不喝一个月,也不见得买得起一卷书。

 后世仅仅一个人的高中复习资料堆积如山,这需要多少银子?

 后世之人都如此富有吗?

 他们迷茫了。

 李世民思考许久开口道:

 “传令下去,各地兴建藏书楼。”

 “户部每年拨银子用于购买书籍。”

 “各地兴办学馆,招募夫子讲学,普及义务教育。”

 “所有六岁以上稚子皆需开蒙。”

 “大兴教育,广开明智。假以时日,大唐也能如后世般国力昌盛!”

 李世民似乎想起了什么:

 “大唐现在是雕版印刷,工部还需改进。”

 “后世全民有书读,书籍价格必然低廉。”

 “这印刷术必定功不可没。”

 “朕也要人人都读的起书!”

 “把书籍价格打下来!”

 ......

 朱元璋几乎错不开眼,一动不动的盯着天幕。

 “农神就是在大学学习,研究生比大学生还厉害。”

 “大学生、研究生都可以比肩神明吗?”

 “华夏岂不是遍地都是神!”

 “咱的个乖乖!”

 “华夏到底有多强大!”

 ......

 永乐年间。

 朱棣被天幕内容惊的呼吸急促。

 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修建了众多学校,给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他赏识文人才华,常常举行文艺宴会,邀请文人吟诗作画。

 他还在筹备编纂《永乐大典》,欲将海量知识百科集成在一起。

 他本以为自己为了教育做出了巨大努力。

 没想到华夏后世竟然将教育做到极致!

 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不上学甚至违法!

 华夏后世人人有书读,人人为华夏崛起而读书!

 人才遍地走,一抓一大把!

 “如果有这么多人才,大明何愁不绵延万代!”

 朱棣当即下旨,兴办学馆开展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