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摄
“百姓是国本,百姓们对自身的处境安危自是敏感,他们在恐惧,望殿下以百姓、社稷为安。”
“臣附议,仕林中或许有人品性尚缺,但天下仕子大多还是忠心为大明,太祖皇帝养仕藏富于民乃富民之策,殿下如此岂不是让天下仕林、万千百姓寒心。”
“岂非让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心寒。”
“请殿下三思,停下清查,停下......”
“新政!”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个又一个,多年明争暗斗,镇国府挖了文官不知多少权柄都不见得过于跳脱的文官,此刻终于是露出来藏匿点爪牙。
朱厚炜漠视的看向台下众臣,任由他们一个又一个冒出,直到占据了在朝部分人数。
对此,朱厚炜并不感到惊讶。
虽然都说隋唐开科举,给了天下寒门仕子一个晋升的途径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学问、对高层权力的绝对垄断,但真正读的起书供的起读书人能走到最高位的,大多还是底蕴深厚的家族。
他们的底蕴如何积累,无非来自朱厚炜在查的那些事端。
至于真的天赋、与运气并存,靠自己天赋一路科举走上人生巅峰打破家徒四壁的......
那家里穷了八辈子了,好不容易出了他这么个出息的,不得好好捞一笔?
总不能费牛鼻子劲才考上的最后却只能领着老朱家当年那点死工资吃低保吧?
当初范进家里什么家底,一朝中举家财万贯全都不是事。¨鸿¢特/暁?税-罔- ^更/歆\最!哙`
旧社会,当官才是发财最快的道路。
朝堂上,很快便格局分明,立场明确。
除了一些大佬习惯性的不率先出头以外,只剩下镇国府一系和英国公为首的军部军方没有什么动作。
镇国府出身的一系官员看着群臣自诩“仗义执言”的丑陋嘴脸气的牙痒痒。
在他们看来这新政、清查简直太符合圣人之道了,这才是吾辈读书人该追求的圣途。
他们不仅不该抵触,还应该积极参与,这才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开万世之太平。”
可这些所谓的老前辈,一个个都腐朽的很,根本就不配称为圣学传人。
这不仅仅是利益的斗争,也是两派思想内核的冲突。
可惜无论是摄政王殿下还是他们的恩师王守仁都不让他们多话,气的他们硬是恼火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