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丁洪涛坚持己见,周海英救人心切(第2页)
 
于伟正讲完之后,看向市长张庆合,说道:瑞风同志,我和市长马上要去省里开会。家里就交给瑞凤和尚武同志了。”
 
会议一结束,李尚武和常云超立刻驱车赶往平水河大堤。车外,天色阴沉,乌云压顶。堤坝上,上万名群众和干部职工正在紧张地搬运沙袋,加固堤岸,场面宏大却也有些忙乱。河水浑浊湍急,裹挟着泥沙草木,不断冲击着堤岸,特别是拐弯处,水势更加汹涌。
 
市水利局局长连心指着水位尺,忧心忡忡地对李尚武说:“李市长,你看,这才小半天,又涨了快十公分。照这个速度,今晚可能就要突破四米五。看来上游一直再降水啊。”
 
李尚武看着脚下翻滚的河水,又看了看堤坝上那些疲惫却仍在坚持的身影,对常云超说:“常书记,时间不等人啊。你立刻落实会议决定,把区里班子成员和市里下来支援的局级干部名单拉出来,马上划分责任区段,名单两小时内报指挥部。我就在这里盯着!”
 
第二天上午,在我的办公室。副县长杨明瑞急匆匆走进来,额上带着细汗:“县长,情况不太顺啊。我一早又联系了市交通局廖书旗副局长。廖局长说,材料他们科室已经弄好了,他也原则上同意上报,但局办公室用印,必须得分管谢福林秘书长签字。可谢秘书长这两天在外面考察,要明天才能回来。廖局长表示他很为难,程序规定如此,他不好破例。”
 
我听完,一股火气直往上冲:“程序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廖书旗一个副局长,连这点变通都做不了?打个电话请示一下谢秘书长,或者先办后补手续,能有多难?这分明是拖沓!”
 
杨明瑞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廖局长也是这个意思,说就算现在报上去,省厅那边论证、审批,一套流程走下来,没有一两个月也批不下来。他还说……让我们别太着急,光他们急也没用。”
 
“这是什么话!”我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这种作风,关键时刻怎么能指望得上!走,明瑞,我们一起去向丁书记汇报这个情况。正好,防汛资金被削减的事,也要一并和他沟通,看看书记有什么指示。”
 
当我们来到丁洪涛办公室时,他正拿着一本《红旗》杂志在看。见我们进来,他缓缓放下杂志,摘下老花镜:“是朝阳县长和明瑞同志啊。进来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我们坐下后,丁洪涛并没有先问我们的来意,而是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看似随意地对杨明瑞说:“明瑞同志啊,上次常委会前提到的,关于县城主干道沿街墙面统一粉刷美化,以及更新宣传标语的事,建委那边预算方案拿出来了吗?这件事虽然不像防汛那么急,但关系到县城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也要抓紧落实啊。”
 
杨明瑞显然没料到书记先问起这个,怔了一下,赶紧回答:“丁书记,已经安排下去了,建委那边说最近因为防汛任务重,抽了些人手,但方案在做,就这一两天肯定能报上来。”
 
丁洪涛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手指轻轻点着沙发扶手:“这一两天?明瑞同志啊,县委定下的事情,要有回音,要讲效率。不能因为一项工作忙,其他工作就都停下来等。我看呐,”他转向我,语气显得很恳切,“朝阳县长,县政府这边分工是不是有必要再优化一下?明瑞同志能力是强的,责任心也重,你看他现在,工业、交通、城建、农业、水利,都压在他肩上,摊子铺得太大,精力分散,难免有些工作落实起来就显得慢半拍。特别是现在防汛任务这么重,水利这一块专业性强、压力大,继续由明瑞同志兼管,我担心他顾不过来,万一出点纰漏,那就是大事。”
 
我心中了然,丁洪涛这是借题发挥,要调整分工了。我顺着他的话,表现出思考的样子:“丁书记考虑得很周到。明瑞同志确实辛苦,我也在琢磨怎么让他更聚焦。您的具体想法是?”
 
丁洪涛身体向后靠了靠,双手交叉放在腹部,语气从容:“我看,当前头等大事是安全度汛。市里面现在也是由公安局长李尚武同志在一线总抓,体现了政法队伍在应急处突中的骨干作用。我们县里,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田嘉明同志是县政府党组成员,又是公安局长,组织协调能力强,关键时刻能调动资源,压得住阵脚。我的意见是,防汛救灾、水利建设这一大块工作,暂时由田嘉明同志牵头负责。让明瑞同志集中精力抓好工业经济、城市建设和交通项目,这样分工可能更科学,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当然啊,朝阳,我只是建议!”
 
我仔细品味着丁洪涛的话。让田嘉明分管水利防汛,看似有些跨界,但结合当前严峻的汛情和市里的做法,又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田嘉明是丁洪涛比较看重的人,作风硬朗,执行力强。这既是丁洪涛进一步掌控重要工作的步骤,或许也确实能加强防汛一线的指挥力量。在当前情况下,硬顶着不同意并非上策。
 
我略作沉吟,表态道:“丁书记的这个建议,我觉得有道理。防汛是天大的事,一切安排都要服从于这个大局。我同意对分工进行临时调整,由田嘉明同志临时牵头负责水利和防汛抢险工作,明瑞同志侧重工业、城建和交通。”
 
丁洪涛见我同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丁洪涛又道:“朝阳县长识大体,顾大局啊,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共识。这事就这么定。至于资金和市交通局的问题……”他话锋一转,显得很为我们着想,“这样吧,回头我亲自给市交通局的廖书旗同志再打个电话,沟通一下,争取他们的支持。县里防汛资金的事,你们也再拿一个更精细化的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突出重点,讲求效益。有些工作啊,急是急不来的,还是要按程序、讲方法,稳步推进。上次政府提交常委会讨论的议题,我都看过了。原则上我都支持,就是防汛资金这一块,原定的500万,我建议先按250万安排。”
 
 
“丁书记,”我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500万是水利局根据实际需要做的预算。如果削减一半,应急物资储备和险工险段加固可能都要受影响。”
 
丁洪涛摆摆手,笑容依旧和煦:“朝阳啊,你的担心我理解。但是你要看到,东洪的防汛基础比其他县要好得多。这250万,主要是用于购买沙子搞成沙袋。真到了紧要关头,县委一声令下,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剩下的钱,要优先保障工业园区道路建设。三胞联谊会已经推迟了一次,单也是只有半个月就要开了,如果园区道路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影响的不仅是东洪的形象,更是整个东原的招商环境啊。”
 
这时,杨明瑞插话道:“书记,县长,说到资金问题,市交通局那边……咱们向市交通局争取资金的事,现在光明区已经把材料报到了交通局,但市交通局的廖局长说分管牵头工作的市政府谢福林秘书长不在,他不敢签字,不敢盖章,这就导致材料报不到省厅去啊。可能还得由您亲自再给廖局长或者秘书长打个电话。”
 
丁洪涛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个老廖,怎么办事这么拖沓!”他话说得严厉,但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这是他一贯的小动作。“我之前在市委于书记面前,还力荐他接任交通局长。现在看来于书记不让他接班的思路是对的。这个廖书旗同志啊,简直是有些不上道!”
 
发完脾气,丁洪涛无奈地笑了笑,转向我:“朝阳,既然这样,我呀也不好催我的老搭档老廖了。他既然说还有一天时间,那我们就再等他一天。他如果一天时间签不下来,明天我直接去找市委领导。我就不信了,老廖这样的同志难道还能一直在关键岗位上胡来?”
 
觉得当着杨明瑞抱怨起来不好,丁洪涛道:“明瑞啊,你先回去,我和朝阳有话要说”。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明白丁洪涛已经做了决定。作为县长,我再坚持己见,就显得有些不识大体了。
 
丁洪涛话锋一转,“对了,还有件事要和你通气。我之所以调整防汛资金,根本原因啊就是我对市里机关像老廖这样的同志的作风是深有感触的。他们眼睛只往上看,根本体会不到咱们基层的辛苦啊。所以我想从水利口上把资金拿出来250万修路,来筹备三胞联席会。”
 
丁洪涛摆开了谈心的架势:“朝阳你想一想,郭志远秘书长是代表于书记到东洪来调研的。现在虽然县里行动了起来,但是到时候这条路真的修不起来,取消了咱们东洪县的三胞联席会考察点位,到时候丢人的可不是县委,首当其冲的而是县政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