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丁洪涛步步紧逼,周海英处处解围
市城管局局长周海英的办公室是市建委的建筑监理站临时调剂的房屋,显得颇为陈旧,陈设也很简单,一个书柜,老样式的办公桌,几把木椅子,两张米白色的布艺沙发,相对于周海英以前的办公室,差了几个档次。
老式的吊扇在天花板上慢悠悠地转着,发出规律的嗡嗡声,却驱不散室内那种沉滞的凝重气氛。县委书记丁洪涛坐在一张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直射向对面的县公安局党委书记田嘉明。
他没有迂回,开口便切中要害,声音平稳中带着压力:“嘉明同志,这里没有外人,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经手的那笔涉案资金,前后六十多万的数目,运作的过程,县长李朝阳同志,他到底知不知情?”
这句话问得极其直接,甚至有些突兀,田嘉明的心猛地一沉,他握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些。他太明白丁洪涛此刻问出这句话的深意了。这绝非简单的询问,更像是一次精准的试探,一次划定界限的姿态展示。
丁洪涛新到东洪县,名义上是一把手,但县长李朝阳来的早一年,在干部群众中威望很高,许多具体工作实际上绕不开县政府那边。
丁洪涛显然感受到了这种“强县长、弱书记”的格局带来的掣肘,他急于打开局面,树立权威。直接扳倒县长不现实,但若能掌握一些对方工作上的“瑕疵”或至少是把柄,无疑能在未来的博弈中增加沉重的筹码,掌握更多的话语主导权。这笔六十多万的款项,就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毕竟田嘉明是平安县出来的干部。
田嘉明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让办公室里的空气更加粘稠。他抬眼,先与坐在一旁看似随意、实则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周海英交换了一个极快的眼神,那眼神里包含着无奈、权衡和一丝求助的意味。周海几不可见地微微颔首,眼神示意他稳住。田嘉明最终将目光迎向丁洪涛,丁洪涛的眼神带着审视,期待他给出“正确”答案的期许。
田嘉明知道丁洪涛想听到什么——他想听到李朝阳县长对此事是知情的,甚至最好是默许或授意的。这样,丁洪涛就能顺势将问题升级,将其定性为县长领导责任甚至更深层次的问题。
然而,田嘉明深吸一口气,并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他选择了一种更迂回也更显诚恳的方式。他缓缓站起身,拿起茶几上的搪瓷茶壶,走到丁洪涛面前,小心翼翼地为其已经半凉的茶杯里续上热水。水声潺潺,暂时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丁书记啊,您先喝口茶,润润喉。”田嘉明的声音带着一种下级对上级应有的恭敬,但语气却不卑不亢,“您问的这件事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不是要拖延,而是在脑子里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当时的特殊情况,再仔仔细细地过一遍,得给您汇报得准确、实在,不能有半点含糊。”
丁洪涛端起茶杯,却没有立刻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起的茶叶,发出细微的清脆撞击声。他抬眼看了看田嘉明,语气听不出喜怒:“哦?思考这么久?嘉明啊,这可不像是你平时雷厉风行的作风。是不是有什么难处,或者……有什么顾虑啊?”
田嘉明放下茶壶,坐回自己的位置,身体坐得很直,显出一种属于老公安的硬朗和坦荡:“丁书记啊,我思考的不是说不说,而是怎么说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关于这笔资金的使用,我以党性人格向您保证,李朝阳县长从头到尾,完全不知情。这是我们公安局党委在当时经费极端困难的特殊情况下,经过集体研究,为了应急和解决干警实际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内部调剂。所有的责任在我,是我这个党委书记把关不严,决策草率,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
听到“李朝阳县长完全不知情”这个答案,丁洪涛脸上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失望,但很快就被一种更深沉的严肃所覆盖。他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那是一个混合着不屑和“果然如此”意味的表情。他慢慢地将田嘉刚刚才给他续上水的茶杯往茶几中央推了推,这个动作看似无意,却传递出清晰的疏远和拒绝的信号——这杯表“心意”的水,他暂时不想喝。
“嘉明同志啊,你现在还不完全信任县委吗?还是觉得,必须要和县政府那边保持高度一致,才更符合你的……呃,工作原则?”这话问得就相当重了,几乎是在直接质疑田嘉明的政治站队和对县委权威的忠诚度。
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周海英知道,自己这个中间人在反而不合适了,他适时地站起身,笑呵呵地拿起桌上的热水瓶:“哎呀,你看我,光顾着听领导指示了,这水都没了。丁书记,嘉明,你们先聊着,我再去打壶开水来。”他这话说得自然,仿佛只是无意间插话,但也是巧妙地暂时中断了这场越发尖锐的对话,给了双方一个缓冲和冷静的时间。
周海英拿着热水瓶走出办公室,还顺手轻轻带上了门。他并没有真的去水房,而是转身就溜达到了隔壁副局长孙汉的办公室。
孙汉的办公室门牌是木头刷白漆再印上红字,略显简陋。看到周海英进来,孙汉立刻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堆笑:“周局,您怎么亲自过来了?要加水您喊一声,我让小刘去就行!”说着就要来接周海英手里的水瓶。
周海英随意地摆摆手,一屁股坐在旁边的藤椅上,甚至很自然地把脚跷到了对面的茶几上,显得很是熟稔和放松:“没事没事,老孙,坐。屋里闷,出来透口气,顺便跟你蹭根烟抽啊。”
孙汉连忙递上烟,帮周海英点上。他心里其实很是清楚,知道周海英突然过来肯定跟隔壁丁书记和田嘉明的谈话有关,而且自己作为田嘉明和周海英最初认识的中间人,如今似乎已被排除在他们的核心圈子之外,这种微妙的位置让他心里既好奇又有些不是滋味。
周海英吐出一口烟圈,看似随意地闲聊:“老孙,你和嘉明认识多年了,你觉得他这人怎么样?”
孙汉立刻接口:“周局,嘉明这人没得说,重情重义,够朋友!在咱们平安县老家那边,口碑那是响当当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难处急处,只要找到他,他能帮肯定帮,从不推诿。朋友也多,三教九流的都有,他信奉的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
周海英听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弹了弹烟灰:“老孙啊,这话得分怎么说。有时候啊,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好走了,朋友才多。就拿我来说,为啥以前围着我转的人多?还不是看我们家老爷子当时在位?现在老爷子退了二线,你看还有多少人像以前一样?世态炎凉,自古如此啊。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得搞清楚。”
而在隔壁的局长办公室里,气氛却远比周海英这边尴尬。
丁洪涛见周海英离开,似乎更放开了些,声音更具压迫感:“嘉明啊,我把话给你撂在这儿。你这次的事情,不是三五万的小数目,是六十多万!这是什么性质?往严重了说,这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挪用涉案资金!要是上面较起真来,追究法律责任都不是不可能!上次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通报的那个案子,才几千块钱,当事人是什么下场,你不会不清楚吧?”
他顿了顿,观察着田嘉明的反应,继续攻心:“县委现在很为难。保你,就要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需要我去向于书记、向市纪委反复说明情况,做大量工作,这个情面不是那么好卖的啊。不保你,按规矩如实上报,嘉明同志,你的政治生涯恐怕就到此为止了,甚至……。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紧紧依靠县委,依靠组织!要认清当前的大势!你们平安县出来的干部,以前确实是根深叶茂啊,也干出了成绩。但眼下,李学武部长要交流外出,庆合市长也快到站了,人走茶凉是常态,你们那个圈子的影响力还能剩下多少?要清醒啊!”
说到最后,丁洪涛甚至有些激动地用手指敲了敲茶几桌面,强调着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