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7章 刘乾坤推荐干部,常云超作出指示(第3页)
他敲了敲车门,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希望大家一定要以董远印同志等抗洪英雄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时刻保持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作风,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后续工作,确保江河安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常云超立即挺直腰板,神色郑重地回应道:"请于书记、张市长放心!我们一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立即将您的关心慰问和重要指示原原本本传达给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同志,绝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我们一定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光明区防汛万无一失!"
令狐区长站在常云超侧后方半步的位置,面带诚恳的笑容,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充分体现出作为区长对区委书记权威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在重要场合准确把握自身位置的意识。
于伟正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透过车窗,主动伸出手去。常云超立即上前一步,微微弯腰,双手握住了于伟正的手。于伟正用力地握了握,说道:"辛苦了!"接着,令狐也上前一步,同样双手握住了于伟正的手:"感谢书记关心!"于伟正也用力回握了一下。这两次握手,虽然短暂,但力度和温度都传递出充分的肯定、让在场的光明区的干部颇为受用。
车窗缓缓升起,黑色的皇冠轿车平稳地驶离了大堤。常云超和令狐在直起腰来,目送着车队远去,直到最后一辆车消失在视野之外,两人才缓缓直起身子。
于伟正放松地靠在舒适的后座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对身旁的张庆合说:“老张,今天一天,马不停蹄,跑了三个点,送了英雄,看了灾情,听了汇报,又跟省里同志谈了资金,中午连打个盹的功夫都没有。”
张庆合打了个哈欠,用手搓了把脸,实话实说:“是有点乏了,年纪不饶人,不比年轻时候能熬了。不过,能把资金的事情初步谈出点眉目,心里总算踏实了不少。”
于伟正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正在逐步恢复生机的田野,笑了笑,语气带着点评的意味:“我看你累是累,脑子可一点没糊涂,反而比平时更清醒。跟乾坤同志要钱的时候,那话递得,一句接一句,有情有理,有软有硬,都打在点子上。”
张庆合也笑了,带着点自嘲:“书记,您就别再取笑我了。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穷家不好当啊。跟上面要钱要政策,光讲大道理、唱高调不行,人家觉得你空;光哭穷、摆困难也不行,人家嫌你无能。就得把感情纽带、现实道理、实际情况,还有那么点基于共同利益的‘赖皮’劲儿揉在一起,才能有点效果。说到底,还是咱们东原底子薄,基础弱,财力有限,遇上这样几十年不遇的大灾,不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多争取点上级支持,这个坎儿难过啊。我们这届班子,脸上无光,心里有愧啊。”
于伟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发展是硬道理,但稳定是硬任务。灾后重建,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稳定问题。资金到位是关键第一步,后面怎么用好、怎么监管、怎么真正落到受灾群众头上,更是大文章。这事儿,你得亲自盯紧点,平安县班子还是年轻了些,力量需要加强,千万不能出纰漏。”
“书记放心,我明白。回去我就让审计、财政提前介入,特别是黄滩乡,需要派个得力干部去稳住局面。”张庆合沉稳地应道。
车子下了大堤,在平坦的防洪公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着。窗外,可以看到一些重点堤段还有防汛人员值守的蓝色帐篷,红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虽然洪峰已过,水位下降,但警惕并未放松,这既是制度要求,也是一种政治姿态。
在于伟正和张庆合的车队离开后,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和区长令狐并没有立刻返回区里,而是再次走进了设在大堤上的区防汛指挥部帐篷。帐篷里,区上各级坚守岗位的区防汛办、水利局和乡镇的干部,正准备交接班。看到两位主要领导去而复返,都有些意外,纷纷站起身。
常云超脸上带着和煦而不失威严的笑容,主动和大家一一握手:“同志们辛苦了!刚才市委于书记、张市长对我们光明区段的防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区长令狐紧跟在后,也与干部们握手,然后提高嗓音说道:“于书记、张市长,还有省水利厅的刘厅长,百忙之中亲自到我们光明区段来视察指导,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重视和有力鞭策!下面,我们欢迎常书记给大家做重要指示!”
围拢起来的干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常云超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他环视了一圈这些皮肤黝黑、眼圈发黑的基层干部,语气变得深沉而凝重起来: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但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啊!我们绝不能因为领导表扬了几句,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这次特大洪水,主汛区在平安县,没有在我们光明区决口,这其中有我们努力的结果,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侥幸的成分啊!”他话语一顿,大家顿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动帐篷布的呼啦声和远处隐约的河水声。
“我们光明区段,是平水河在东原市境内有名的险工险段最多、防守压力最大的地方之一,市防指列出的五个重点险段,我们占了三个。这次能守住,靠的是什么?”常云超自问自答,目光扫过众人,“一是靠市委、市防汛指挥部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把最精锐的力量、最急需的物资设备优先保障了我们这里;二是靠我们在座各位,以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汛前排查隐患、汛中日夜坚守、抢险加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这一点,区委区政府是清楚的,也是感谢大家的!”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强烈的警示意味:“但是,同志们,我们不能忘了,这次超标准洪峰之所以能相对安全地通过我们光明区段,还有一个我们不能明说、但心里都必须清楚的原因——那就是下游平安县黄滩乡段的自然决口,在客观上极大地分流、降低了上游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平安县部分乡镇的牺牲和巨大损失,换来了我们光明区核心区域的安然无恙!”
这话说得异常沉重而坦率,干部们都屏住了呼吸,表情变得无比凝重。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有什么资格躺在功劳簿上?”常云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语气严厉起来,“侥幸心理,是靠不住的!是极端危险的!下一次洪水再来,强度更大怎么办?还会有人在前面替我们分担压力吗?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能指望老天爷每次都眷顾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我们自己,靠我们时刻保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警惕,靠我们持续不断地投入,查找薄弱环节,把我们的堤防建得更牢、更固、更能经受考验!这就是为什么,水位虽然降了,险情虽然暂时排除了,但我们的防汛指挥部还不能撤,值守的同志还不能放松!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要深刻吸取平安县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