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易小川的顽固,玉漱心中微愠(第2页)

 “你的年纪是多大。”

 蒙恬眉头紧锁,关切地追问。

 “二十一岁。”

 易小川的回答让蒙恬眼睛一亮,“二十一,对,就是这个数字!你肯定是我的弟弟蒙毅,那个在我四岁时失踪的孩子。”

 易小川看着眼前这位激动的男子,不解地问:“老兄,你是不是哪里不对劲?怎么突然对我这么热情。”

 蒙恬并未因易小川的无礼责怪,反而缓和了语气:“你先别管,我们有重要的事要做。

 你知道,只有蒙家军的成员才有资格佩戴虎形坠。”

 易小川对蒙毅的猜测摇头,“你说的屠城之事,我无法接受。

 图安几十万人,不能因为一场可能的误会而牺牲。”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错,气氛紧张。

 这时,车内传来声音:“蒙将军,我愿随你们一同回大秦。”

 玉漱掀开车帘,坚定地站在那里。

 图安是她的根,她不能坐视其遭受破坏。

 “蒙恬,我必须去。”

 蒙恬陷入了沉思,庞副将则暗自叹息,这是他对玉漱救他一命的回报。

 他上前一步,诚恳地劝说:“将军,图安百姓的安危,您要考虑清楚。”

 庞副将的话像是一把锐利的剑,刺破了蒙恬的决心。

 他调转马头,下令:“全速返回大秦!带上她。”

 易小川得到一匹马,紧跟队伍,心中却有些遗憾。

 马车帘子轻轻摇曳,玉漱的身影消失其中,他只能在心中回味那清冷的美。

 一路上,易小川试图靠近马车,关心地询问:“公主,需不需要喝些水?或者吃点东西。”

 然而,他的好意屡次被婉拒。

 玉漱的心思集中在图安的未来和即将到来的威胁上。

 大秦皇帝的残暴传闻让她忧虑,如何保护图安,她内心充满了困惑。

 然而,仍有些人不知收敛,频繁地靠近她,试图以玩笑的方式挑逗,甚至利用她曾援救他们的往事,提出某种形式的回报。

 这让她愈发不悦。

 她的目标远不止解救易小川一人,而是所有困于囹圄的秦朝俘虏。

 仅此而已。

 然而,易小川却如牛皮糖般粘着她,令她无法摆脱他的纠缠。

 她对易小川并无好感,只觉得他的言行轻浮刺耳,扰人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