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叶轩统揽全局,调李信戍守边疆,蒙恬回京述职!(第2页)

 李信手捧圣旨,神色凝重,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以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将在项燕的阴影下停滞,却未料到会有此重大转折。

 叶轩的慧眼识珠,让他有机会洗刷过去的耻辱,清除心中的阴霾。

 这份信任和帮助,如同山岳般沉重,也让他燃起了无比的决心。

 “丞相的厚爱,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守护这数十万铁骑,扞卫大秦的边疆,不让匈奴有机可乘。”

 李信内心激昂,誓言在胸中回荡,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决定先向叶轩请示,毕竟长城守卫非同小可。

 “丞相,尽管我曾南征北战,但对于长城的驻守和匈奴的应对,我还是有些忐忑。”

 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询问战术策略。

 叶轩正专注地教诲小团子治国理政的道理,用隋朝因暴政而衰亡的故事阐述治国如树,根基稳固则枝繁叶茂。

 听到李信的问题,他缓缓说道:“匈奴的威胁,需你灵活应变。

 防守固然是基础,但适时的反击更为关键。

 你需要等待时机,主动出击。”

 李信听后,豁然开朗,深深鞠躬致意。

 “末将明白,定不让匈奴成为大秦的祸患。”

 他的话语坚定,充满决心。

 皇宫大殿内,小皇帝荣禄和玉漱端坐其上,面对朝臣们的议论,玉漱平静地回应:“此事我已做决策,李信将军已领兵前往长城防务,而王离与李信将军则继续追剿六国余孽。

 大部分已落网,只需少量兵力即可,无需过度消耗资源。”

 这样的转变,标志着李信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篇章,他的名字将与北方的烽火、六国的余烬紧紧相连。

 近日,国尉尉缭亲历囹圄,审视昔日六国遗民,其中几人面容中隐含着不安定的因素,仿佛潜藏着颠覆之力。

 他身着深沉的御史官服,手握象牙笏板,步入殿中,心中尚有未尽之言。

 尉缭精通面相学,他在囚禁之地观察到,项羽、项庄等人的面相非比寻常,特别是项羽,竟流露出篡位的端倪。

 因此,无论六国余孽还是项羽,都不能再留待时日。

 殿内,玉漱皇后透过珠帘,目光如炬,直投向首位的叶丞相。

 她记得叶轩曾言,虽囚禁而非处决,乃因他们仍有可用之处。

 对此,玉漱心中存疑,于是询问叶轩:“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群臣皆默不作声,低头不语,对太后的决策早已习惯。

 尽管太后掌权,但在重大事务上,她总会征询叶轩的见解。

 叶轩地位显赫,智谋超群,他们的信任理所当然。

 当初,叶轩留下项羽等人,旨在引出更多的叛乱分子,如今目标已达成,余者不过蝼蚁之辈。

 他认为,继续留着这些人只会引发变故,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以震慑其余心怀不轨者。

 叶轩深思后答道:“国尉之言,确有其理。

 此逆贼当予以严惩,昭告天下,反抗大秦者,终将一无所获。”

 帘后,玉漱听闻叶轩坚定有力的话语,心中暗赞他的决断与智谋,确是自己心仪之人。

 她轻轻点头,开口赞同:“丞相所言,深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