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7章 南都记者的采访(第2页)

“那后来,怎么想到开这个竹器厂!”

“这都是政府的政策好,竹子加工技术,是江西那边传过来的!几年前,政府出钱请江西人到我们这当师傅,给我们提供技术!那培训,我就去参加了。后来,我贷了一些款,政府帮着出利息。就是这样,我这厂,慢慢就做起来了,开始,是我们一家人自己做,做筷子,笔筒,笔架,后来就生产多了,做的人也多了,很多贫困户也加了进来……这不,我们清泉镇上,还组织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帮我们拍图片,拍视频,就是这样……我们才打开销售渠道。现在我们天天发抖音,还顺带开了抖音小店,这精细的筷子,笔筒,笔架,还有簸箕,粪筐,不仅在本地畅销,很多还卖到了外地呢。咱们这村里人,忙时种地,闲时编筐,每天能赚一百多元呢。”

胡书洁听着这小老板的话,在一旁仔细观察一阵,然后,再脱离路北方一行的队伍,到作坊里查看生产情况,与作坊里的工人交流,了解他们在脱贫过程中的感受和需求。

一天的实地走访结束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在回云岭的车上,路北方笑着问胡书洁:“收获怎么样?”

胡书记笑着感慨道:“路书记,通过今天的实地走访,我看到这云岭市,确实基础条件太差了,就那青泉镇,离市区八九十公里!而且还是山路……我都差点晃吐了!”

“不过,在脱贫工作方面,看得出来,云岭市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像青泉镇,这些贫困户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路北方见胡书洁这么说,开她玩笑道:“书洁,你可别太夸奖过份了!虽然云岭市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要求不能还是很远,毕竟他们这乡镇里边,可是曾有4000多群众,被列入脱贫对象,现在依然还有近千人!……因此,这脱贫是一方面,我还担心他们脱贫后再返贫!这样一来,他们这脱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况且,这青泉镇,仅是云岭的一个小乡镇!这次我们出来,虽然没有经过规划和准备,但这,或许也只是一个特例。要不,明天,我们再到长阳市去看看。”

胡书洁点点头,嘴角扬起来道:“路书记,说实话,我在你的脸上,就是看到了自信!你对全省脱贫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

路北方笑起来:“哈哈,信心是真有。压力很大,也是真的。事实上!我们浙阳全省二万五个村庄,还有约3000多个村庄,未有完全脱贫,这对我来说,压力山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想办法,这才是真的。”

路北方说完了,再看着胡书洁,眼中充满信任道:“作为省里来说,我们希望通过你的报道,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脱贫工作,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南都报,以此表达对滇边省的感激与感谢。”

胡书洁目光坚定,郑重点头回应:“路书记,您尽可安心,我定会将今日的所见所感,原汁原味传递给关注此事的网友与滇边省的领导。”

……

抵达长阳市的一个小山村时,已是午后。

阳光洒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暖意。

这一次,离开了云岭市。这一次,路北方和赵秋林等人,根本没有提前通知长阳市的领导,更没有通知当地的干部,而是想以最真实的状态,去了解情况,了解村庄、了解脱贫情况。

胡书洁紧紧跟在路北方身后,眼睛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刚刚走进村子。

胡书洁看到一户农家左边的阳坡上,一名中年汉子,正背着柴刀在锯柴,旁边堆放着一些椴木。

胡书洁心中一动,先行快步走上前去。

“大哥,您这是在忙啥呢?”胡书洁模样可亲,平易近人,亲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