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这是来化缘的?(第3页)

 这就让市一中每年的面子上都有些挂不住。

 “这清北数量一多,经费就充足,经费充足,那给学生们的环境就宽松,那越宽松,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这成绩就越好,这良性循环之下……”

 彭柯还在那滔滔不绝的说着,余天成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位老校长这么兴师动众的,是来化缘来了啊!

 也是,一个高中,能培养出一位企业家来,这是多么大的荣耀?

 彭柯得抓住这个机会啊!

 因为一旦去了清北之后,余天成的身份哪天公开了,人家不会说是他朗州一中培养的,而会说是清北培养的。

 名誉都被清北抢走了,朗州一中就是个垫脚石了。

 余天成两世为人,哪里不明白这点道理。

 他当即笑了笑,对着彭柯竖了个根手指头:“彭校,这个数,够不够。”

 “一百万?太够了。”

 “不过我不要现金,你不要误会啊,我是觉得这一百万可以设个基金,搞个奖学金制度,让我们朗州一中每年都能有一部分优秀的学子,能拿到一些奖学金。”

 “不用多,每次年级前三,有那么三两百的,就够刺激他们的了。”

 “这样可以极大的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彭柯立刻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余天成笑了,这位老校长确实是在替学校着想。

 因为一百万如果给了现金,只是捐款,那按照金字塔模式的发放方式,最后肥了哪些人都不好说。

 这样竭泽而渔,会不会让余天成心寒?

 以后会不会跟朗州一中划清界限?

 但是设个基金会,走奖学金制度就不同了。

 这玩意公开透明,不会让余天成他们误会学校贪墨了这笔钱。

 这种情况历史上有很多,像科大的郭沫若奖学金,就是当年郭先生以15万稿费建立起来的。

 彭柯也想像这样搞一个奖学金制度,这不说名留千古,至少几十年内,都要沿用。

 “老校长啊,您理解错了。”

 余天成摇摇头笑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