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战兢兢黄氏女侠


 
“这诗不好!”

男子方才停笔,身旁的黄裙少女便立刻发表了看法。

少女抬眸认真道:“二哥,这首‘梨花落’我不喜欢,感觉还是那首‘秋闱’好。”

“或许吧。”

男子略显无奈的摇了摇头,补充一声,“现实总归是没办法尽如人意的。”

黄裙少女秀眉愈发紧了,有心辩解却有些无话可说,

其身旁,禄伯望着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男人,满眼都是心疼。

在任何人看来,十三岁便中举,其此生成就必是前途无量,可现实却是,三十余年十二次名落孙山。

值得一提的是,

大虞实行的是分封制,故而各州高度自治,藩王在藩地拥有的权力极大,几乎相当于一个国中之国。

藩王不仅有兵权,还有直接任命藩地官员的权力。

大虞科举大抵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除此之外,关于科举还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考生在入京会试之前,还需要在州府再进行一次秋闱,也称州试。

此次州试主要目的有两个。

其一,为州府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此举可有效的将更多人才留在藩地。

其二,这是一种有效控制人才的手段,因为无法在州试中考中的考生,是没有资格入京参加会试的。

明眼人皆看得出来,这场名为州试的科举,是各州藩王防止人才流失的手段,说白了也就是抗衡皇室的手段。

随着九州各地狼烟四起,皇权已经到了出了灵州就几乎是形同虚设的地步,再加之各州又抢先一步将人才截流,这使得皇权衰落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

言归正传。

黄裙少女的这位十三岁便中举的二哥,后续三十余年一直名落孙山,其实就是卡在了这场本不该存在的州试。

而这场州试,绝不仅仅只卡住了他一人。

他,只是一个庞大群体的缩影。

其实,要想破局倒也不难。

就拿登州而言,读书人通过科举晋升的通道,明面上是掌握在登州王手中,但其实一直是五姓七望说了算。

说白了就是,只要能得到士族的认可,这场州试压根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