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192章 “我不如他”(第2页)

 铁宁喜欢摘抄句子,从《米》里抄录下来厚厚一本的语录,像是:

 [他深知怜悯和温情就像雨后街道的水洼,浅薄而虚假,等风吹来太阳出来它们就消失了。]

 “真是难以想象,你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王安忆带着些崇拜之色道。

 在她母亲茹志鹃和王濛的影响下,王安忆自视“意识流”造诣很深,在讲习所也是名列前茅的。

 结果看完这篇《米》,她真是不得不对江弦服气,因为江弦跟文讲所的学员已经不在一个赛道,他在茹志鹃、王濛那个赛道上。

 甚至王濛亲口承认,觉得他写的不如江弦写得好。

 前些天她也和家里来信,问了母亲茹志鹃是否已经看过了《米》,感觉如何。

 茹志鹃就说了四个字:

 ——“我不如他。”

 王安忆个性里带着些要强,但在江弦这儿,她真是一再绝望。

 每次隐约觉得勉强追赶上了江弦这个同龄人的步伐,一扭头,人家就又甩开他一大截。

 找出《小院琐记》的稿子,交到江弦手里。

 他简单的看了一遍。

 王安忆修改的很细致,基本上江弦勾画的错误全都改过一遍。

 他点点头,“嗯,这样就很好了,我保证,在《京城文艺》过稿没什么问题。”

 得到江弦的认可,备受打击的王安忆,竟然生出一丝雀跃,这种情绪就好像被什么前辈大家认可了一样,有着一丝荣耀感。

 不过她又很好奇,江弦为什么会说,能帮她在《京城文艺》上发表这种话。

 “江弦同志,你是在《京城文艺》做编辑吗?”

 “我不是《京城文艺》的编辑。”江弦再次否认,“我现在是《京城文艺》的编委,有给杂刊组稿的责任。”

 “.”

 王安忆心里刚有的那一点儿小雀跃,又消散不见掉了。

 可以说心情一阵复杂,又为江弦感到高兴,又为两人之间差距更远而感到焦急。

 编委?

 还是《京城文艺》的编委!

 乖乖隆地洞,这可让她怎么追赶的到?

 “没想到《米》会这么受欢迎。”李景峰一脸激动的跟江弦分享,“首印了10万份,十天就卖完了,比《芙蓉镇》都夸张,《芙蓉镇》那会儿首印了20万份,是一个月之内卖完的,江弦,你这是要冲三个月内破百万印刷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