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231章 舆论的冰山一角

 “真成功了!”

 江弦精神一振。

 合成之前他心里还是很忐忑的,迄今为止,他还是第一次合成话剧这样的文学样式。

 话剧是属于文学范畴的。

 它不仅属于文学范畴,还属于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戏剧。

 在诺贝尔文学奖三大文学身份版块剧作家、家、诗人当中,最终的获奖者十有八九都是剧作家。

 可以说,戏剧占据了诺奖文学奖的半壁江山。

 就连莫言的后半生,也在从家往剧作家转变。

 江弦对话剧蛮感兴趣,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都是他尝试过的领域,但话剧这一块他还从未有过建树。

 他坐在椅子上,简单看了一会儿合成的这部话剧。

 这是部他看过的话剧。

 名气很大,含金量一点不低,堪称中国话剧领域的代表之一。

 消化下内容,上厨房打一盆水洗了把脸,穿戴整齐,蹬着自行车离开虎坊路15号,往王府井去。

 京城又到了屯冬储菜的季节,冷飕飕的空气里夹杂着大白菜的味道。

 巴金自掏腰包,在萃华楼为代表团成员践行。

 摆了两桌,年长的坐一桌,江弦跟李小林、万方、吴青、陈喜儒这几个年轻的则坐小孩儿的桌。

 江弦身边就是陈喜儒,俩人闲聊几句,他注意到陈喜儒已经换上了在日本买的皮鞋。

 “老陈,皮鞋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皮子有点儿硬。”

 “多穿穿就好了。”

 男人的皮鞋需要驯服,就跟男人的大裤衩子一样,总要从紧绷的驯服成松松垮垮才舒服。

 俩人正聊着,巴老起身,颤颤巍巍地举着一杯葡萄酒慢慢朝陈喜儒走过来,“喜儒同志,全团你最辛苦,谢谢你。”

 陈喜儒受宠若惊的站起,“巴老,我不辛苦。”

 “老陈,别谦虚。”江弦也冲他端起一杯酒,“你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

 每场活动对于翻译都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文化修养、知识储备、政治素质、反应速度、表达能力缺一不可,是对精力、体力、脑力和心理承受力多个角度的全面考验。

 这里面的苦、累、难自不必说。

 陈喜儒百感交集,一仰脖,把一杯葡萄酒全灌下去了。

 巴金又拍拍江弦的肩膀。

 “江弦,喜儒同志的付出不少,伱的贡献同样不小,几次危机都多亏你机灵,这次你的作品又能在日本出版,这件事很好,你要带领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江弦比刚才的陈喜儒更受宠若惊,“巴老,您言重了。

 我这点成绩微不足道,我在东京看到了不少鲁迅先生、老舍先生还有您的作品,还有沈从文老师的《边城》,您和他们才是真的带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巴金惊讶,他当然认识沈从文,俩人还是挚友,在青岛曾经住在一起。

 说话间,江弦注意到巴金今天没穿礼服,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脚上穿了一双白底黑面的懒汉鞋,相当破旧,前面有一排洞,隐约都可以看到脚趾尖。

 “巴老,bj这边还有没有什么事情?”他问。

 “意大利作家代表团要来,我不想见了,最近身体不好,总感冒、咳嗽,气管也不好,事情又多。”

 巴金简单解释,又问:“江弦,愿不愿意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中国笔会中心?”江弦不知所谓。

 陈喜儒也是笔会成员,在一旁给江弦介绍说,这个笔会是今年4月成立的,会长就是巴金,5月已经在南斯拉夫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被接纳为国际笔会会员,主要是组织中国作家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

 “好啊。”江弦一口答应下来。

 巴老这个笔会会长都亲自邀请了,他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晚宴结束,江弦找李小林问了下巴老的离京时间。

 “我们明天下午就回上海了。”

 “那我明天早上去送送你们。”

 “行,还是老地方。”

 翌日清晨,江弦骑着自行车,出门以后先去了一趟大栅栏,逛了一圈,才去到金鱼胡同一带的和平宾馆。

 敲三下门,是李小林开的。

 巴金看见他很高兴,寒暄几句,江弦取出那双刚买的内联升布

鞋。

 “这是我送您的,我看您鞋子都破了。”

 巴老哈哈大笑,“我觉得这双鞋穿着舒服,还能再穿一阵子,就没扔掉,只对内穿,不对外穿,不然影响不好。”

 “我知道您节俭,不过您年纪大了,鞋子舒服一点,您腿脚也能舒服一点,我还等着巴金团长再带我去访问更多的国家呢。”江弦一脸纯良道。

 他一再劝说,巴金只好收下,试了试,相当合适。

 “多少钱买的?我把钱给你。”

 这次江弦不论怎么说,巴金都坚持要把钱给他,他只好收下。

 “江弦,我的近作第二集给你没有。”

 “没有。”

 “那我送给你。”

 巴金取来一册《巴金近作第二集》给他,在扉页写上“赠江弦同志。——巴金”

 江弦接过看了一眼,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附带上巴金的签名,就很有意义,看着很是喜欢。

 “还想要什么书,什么书都可以,我给你寄。”巴金笑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