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235章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

 十二月,张艺谋穿了件灰色外套,风尘仆仆的走去售报点。

 “同志,来份《中青报》。”

 他努力装作淡定。

 前不久,张艺谋把自己曾拍摄过的一张照片递给了《中青报》,没想到居然收到了《中青报》回信,表示报社将把这张照片发表。

 他欣喜若狂。

 《中青报》可是国家级的报纸,一个大学生拍的照片能在这样级别的报纸上发表,在全京城,乃至于全国,那都是个特例了。

 营业员取来一份给他,张艺谋哗啦啦一翻,马上找到那张他拍摄的照片

 ——《中国姑娘》

 “噫!真发了!”

 照片是个女人的背影,普通的白衬衣,过屁股的粗长辫子。

 嗯,老谋子的xp或许真是大辫子。

 这张照片有大面积的留白,高级感的黑白灰,整幅作品除了一条辫子和人头外,全身几乎看不到影像。

 这是张艺谋以前在国棉厂当工人的时候,托他表妹给他找的一姑娘,名儿都记不得了,心血来潮拍摄了这么一张照片。

 某种意义上讲,这人也算第一代谋女郎了,后来去向不明,江湖传言是当了空姐。

 吸引别人注意力是人的本性,通俗点说就是谁都爱装比。

 像大刘,《三体》获得雨果奖后,面对记者采访,那叫个冷静谨慎、虚怀若谷、主不在乎,当即宣称:“奖项含金量不足。”

 到了贴吧,一换小号,话风突变:“这是科幻文学的诺贝尔奖!在美国极受重视!绝对高大上!”

 这会儿见到自己的照片发表,张艺谋也和大刘是差不多心态。

 一通“咝咝”,恨不得把全京城的凉风都吸进肚子里,使劲儿咂舌,生怕别人听不着他这动静。

 “哟,这张照片拍的有点水平啊!”

 “构图、光影、人物都有创意!”

 “还是个大学生拍的,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这边儿闹得动静挺大,不过没多少人理他,本来有个男同志凑过来,张艺谋还挺高兴,“你看,是不是很大胆?”

 结果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直奔售报点。

 “同志,今年12月的《人民文学》还有么?”

 “有。”

 张艺谋见状,尴尬的搓了搓头,把报纸收好,听到营业员和那男同志的交谈。

 “这期《人民文学》是作家江弦的,就发了他那一篇,特有面儿!”

 “我知道,我昨儿晚上在图书馆看了一半儿,今儿一早起来再去借就借不着了。”

 “哟,那你可看吧,这好,读起来那味儿跟《四世同堂》一样,看的时候我全程心都揪着。”

 《四世同堂》名气很大,不过在国内是残本,今年人文社出版的《四世同堂》也仅有前面的八十七章,少了后面的十三章,在美国和日本反而能看到完整的英译本和日译本,主要是连载的时候原稿被毁了,还是后来从英文稿补全了这十三章。

 “作家江弦的新?”张艺谋听得好奇,从手绢里掏出几角,“同志,这期《人民文学》麻烦给我也来一份。”

 营业员嗑着瓜子,“可是让你买着了,这都最后一册了。”

 张艺谋接过册子,一看,封面上就印着标题

 ——《许三观卖血记》

 卖血?

 张艺谋来了兴趣。

 因为他也卖过。

 这事儿是老谋子亲口承认的。

 那大概是五六年以前的事了,他玩了几次表哥的相机,对摄影有了兴趣,卖了三个月的血,靠着那会儿在工厂里上班每个月四十块的工资,加上青年工人每次献血的二十块的补助,终于攒下一百八十多块,买了一台当时的海鸥4型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