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243章 《人生》(第3页)

 《故事会》给江弦开了个专栏,《至尊无上》就在他的专栏里面连载结束,受到了《故事会》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我们主编是想趁着这股热度,抓紧把《至尊无上》也给你出版了。”

 “好啊。”

 江弦当即答应下来。

 他现在出版的单行本越来越多了,光是每个月的印数稿酬就是一大笔钱,哪怕不写,就凭每月的印数稿酬也能养活住他们一大家子。

 春节余韵悠长,《三岔巷劫案》成了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最热的话题,《解x军日报》顺势推出了采访稿,表扬京城朝阳分局治安科为“先进集体”,说他们是“闻令而动,雷霆之势!”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下,朝阳分局的治安科,也就成了《三岔巷劫案》中刑侦队的原型。

 最得意的是治安科的处长包汉新,那叫个八面威风。

 街坊邻居都在传,“雷迅”这个角色就是按着他包汉新拍的。

 大家都在那么传,江弦干脆也在记者的采访时推波助澜了下,大方承认了“雷迅”这个角色融入了包汉新的形象,更加坐实了包汉新这个“雷迅”的原型。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江弦就算这么说也不会亏什么东西,还能交一交包汉新这个人物,何乐而不为。

 这天,雍和宫大街26号。

 王卫国敲响了史铁生家的门,史铁生的父亲史耀琛看到是熟人,便开门让他进去。

 “铁生!”

 “卫国同志!”

 房间里,史铁生正靠着床写作,看到路遥非常高兴,停笔寒暄。

 这俩人组合到一起就很有意思,路遥是乐观而又具有悲剧意识的作家,史铁生是悲观而又具有乐观精神的作家。

 关键他俩是老相识了。

 看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知道,史铁生曾经在延川下乡放牛,他下乡,路遥回乡,那时候史铁生就读了路遥的作品,见过他,并且非常佩服他。

 那时候史铁生还没开始写作,还拥有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

 “我那篇你看过了么?”路遥问,那是他前些天寄给史铁生的一份稿子。

 “好作品!”史铁生扶了扶眼镜,“可惜总感觉哪里有些欠缺。”

 他说着,从一旁的桌上取出路遥的那份稿子

 ——《人生》

 这是路遥早有构思的一篇,两年前他就写出了第一稿,写成后他自己并不满意,直接撕掉,之后又写成了这份第二稿。

 “欠缺.”王卫国面露苦涩。

 史铁生说的,也正是他一直有的一种感觉,写成这份第二稿以后,总是觉得哪里有所欠缺,又很难说得上来。

 正聊着,章德宁又推门进来了,兴奋的扬起手上一份《文艺报》。

 “铁生!你看!”

 “嗯?”

 “有人给你写文学评论了!”

 “是么?!”

 史铁生露出喜色,章德宁又把手上的《文艺报》递给他。

 “你可别太激动了,看看这篇文学评论是谁写的。”

 史铁生接到手上,瞥了一演章德宁给他指出的文学评论,他精神一振,难以置信的抬起头看向章德宁。

 “怎么会.”

 “铁生,江弦从不轻易给人写文学评论的,他以前都没写过评论文章,这次直接在文艺报上给你写了一篇!”

 “第一次!”

 “他这篇文章反响一定不会小,这篇文章一发,足以让你受到文坛的关注,铁生,你要继续坚定的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啊!”

 史铁生眼眶不觉间有些模糊。

 “德宁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章德宁也只是个大姑娘,一听这话还有些不好意思。

 “铁生同志,你就不要谢我了,如果不是江弦帮忙,怎么会有这篇评论,别说评论了,你这篇文章都没办法发表,要谢的话你应该谢他。”

 章德宁也不由的红了眼眶,这一刻,她比史铁生还高兴。

 这颗她一直都欣赏的星辰,终于拭开灰尘,在文坛

一点点绽放出属于他的光彩。

 一旁,路遥捏着这份文艺报,快速而认真的看过。

 为史铁生感到开心的同时,心间满是羡慕。

 若是江弦能给他也写一篇评论文章.该有多好。

 他捏着手上的第二稿《人生》,陷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