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254章 《十月》

 夏淳回去以后,连夜找来了英若诚给他的那册《剧本》,将《天下第一楼》整部看完。

 读完以后,他激动不已的拉着英若诚讲:

 “江弦创作的这部《天下第一楼》,走的正是像老舍先生《茶馆》的路啊。”

 英若诚笑了笑,“这可是他第一次写剧本。”

 “第一次写?”夏淳吃了一惊,“要是这么说,年纪轻轻便能掏出这样的作品,这份天资怕是直追院长了.”

 英若诚明白他的意思,却有些不同的意见,“我倒觉得他还有几分老舍先生的影子。”

 夏淳很快明白过来。

 老舍一开始写,后来四十来岁开始写剧本《残雾》,他不懂舞台技巧,又没有写剧本的经验,十五天之内便赶出来了这部剧本,颇具水准。

 正如同江弦,一开始写,忽然就掏出这部水准颇高的《天下第一楼》。

 “这样的剧本,如今恐怕只有江弦这样的新人才能写得出来。”英若诚饱含深意的说。

 夏淳点点头,“是啊,写出这样一个剧本,太不容易了。”

 如今戏剧圈内,正在大搞创新剧目,实验性剧目风靡一时,舆论界对新潮派十分偏好。

 戏剧圈正当红的那些个编剧,如今都把方向对准了“现代手法”,只有江弦这样的愣头青,才会避开主流,去写过去老一辈饮食行业的人物。

 偏偏他写的那样好。

 英若诚振奋道:“这正是说明我们的现实主义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上的唯一道路,却是一条康庄大道!”

 几天后,江弦来到首都剧场,又见到了夏淳导演。

 夏淳这个小老头,丝毫不掩饰他对《天下第一楼》的渴望。

 “如今我们京城人艺正是稀缺剧本的时候,我们缺好剧本,更缺富含中国文化底蕴的好剧本,我恳请你将这部《天下第一楼》交给我们。”

 听着老先生都用上恳请这个词了,江弦笑了笑,“你别这样说,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天下第一楼》能受到京城人艺的青睐,这也是我莫大的荣幸。”

 俩人正聊着,啪一下推门进来个女同志,看着约莫二十出头。

 鹅蛋脸,水灵灵的大眼睛,头发微卷,时髦的跟个洋娃娃一样,颇有几分姿色。

 江弦瞅着她,莫名的熟悉。

 他收起话题,端起把儿缸子喝了口水。

 “夏院长!”女同志喊了夏淳一声,“于院长过来了。”

 “我知道了。”

 夏淳点点头,笑着给女同志介绍,“丹丹啊,你不是一直热爱文学么,这位就是大作家江弦先生。”

 “啊?”女同志两眼一亮,看向江弦的目光又娇又喜。

 “大作家不敢当。”江弦放下杯子,自谦一句。

 “我都忘了给你介绍了。”

 夏淳笑了笑,“这是我们京城人艺的小演员,今年才20岁。”

 女同志热情洋溢的伸出手,“江弦同志您好,我叫宋丹丹。”

 江弦差点儿一口水喷出去。

 难怪特娘的这么眼熟,原来是宋丹丹,那个白云,《家有儿女》里刘星他妈。

 瞥着才20岁的宋丹丹站在自己面前,江弦一阵别扭和她握手。

 “你好、你好。”

 他现在怀疑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蔡明。

 宋丹丹这会看着洋气的不行,跟土这个字完全不搭边,这样的姿色,确实够底气说杨紫长得不好看。

 和宋丹丹简单的打个招呼,小丫头一蹦一跳的走了,骄傲的跟在逃公主似的。

 “你见过她父亲吧?”夏淳问。

 “她父亲。”

 “京城文联的宋汎同志,今年刚调过去。”

 夏淳一提醒,江弦想起来了,吃了一颗大瓜。

 “她爸是宋汎同志?!”

 为啥这么吃惊呢,因为他确实认识宋汎同志,这位是个儿童作家。

 现在任京城文联、京城作协的dang组书记,江弦见了都要喊一声领导。

 夏淳和江弦简单沟通,在《天下第一楼》搬上人艺舞台的想法上达成初步的共识。

 不过人艺的舞台,肯定不是简单说几句话就能上的。

 想登上人艺的舞台,《天下第一楼》还需要通过京城人艺艺委会的审查,才能正式确定这个项目立项。

 夏淳带着江弦去找到京

城人艺的第一副院长于是之先生。

 这位是京城人艺的台柱子,如今京城人艺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交由这位副院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