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第260章 不予发表

 张守仁这番话说出口,饶是江弦也愣了半天。

 他不得不佩服《十月》的这位名编,的确是有胆有识。

 竟然会说出一切问题由他承担这样的话。

 江弦在后世几乎没听什么人讲过这样的话。

 话说编辑这个职业也的确值得人尊敬。

 他们很难在这篇作品引起轰动后像作者一样成名,分一杯羹,但对于编发作品付出的心血几乎不亚于作者本人。

 “张老师,这是哪里的话。”江弦握着话筒,轻声道:“我的这篇作品你愿意帮我发表,我已经很感激了。”

 《高山下的花环》想发表太不容易了。

 江弦虽然在文坛小有成绩,但这会儿的作品能否发表,和作家的地位也没什么关联。

 别说江弦了,哪怕是王濛、丁凌这样层次的作家,照样有一大堆无法刊发的废稿在抽屉里攒着。

 《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敏感题材。

 你要写一个好人好事儿很容易,但是你要针砭时弊就难很多。

 江湖传言,当时李存葆关着门写了一个月,一口气写出三篇文章:《高山下的花环》、《晚霞落进青纱帐》和一部叫《金银梦》的报告文学。

 他兴奋的把三份稿子拿给解x军文艺社的人看。

 人家要了另外两份,不要《高山下的花环》。

 理由就是,你这写的什么玩意啊?把我军写成什么了?胆子也太大了,这样的绝对不可能给你发表。

 解x军文艺社作为军旅文学的重要阵地尚不敢发表,可以见得《十月》和张守仁想刊发《高山下的花环》需要多大的勇气。

 不过以江弦的视角来看。

 这回还真让他们《十月》赌对了。

 在另一时空中,《高山下的花环》发表以后,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事儿,反而迎来了铺天盖地的赞誉。

 当然,《十月》这次是运气好,他们马失前蹄出车祸的时候也不少。

 像之前说过的电影文学剧本《恋》。

 还有后来贾平凹的一部《废都》。

 《废都》这部的沉浮曲折,在中国当代文学之中罕有其匹。

 首版全文便是在《十月》上,当时先是引起轰动,后来直接被查禁,上面对出版社做出处罚,对《十月》杂志的领导做出处分,并调离岗位。

 沙滩北街2号。

 《十月》杂志搞评论这块儿的编辑靳少先,敲开了中作协dang组书记冯沐办公室的门。

 冯沐平时不在《文艺报》,他在中作协有办公室,只是简易楼的一间,没有空调和暖气。

 “少先同志。”冯沐喊出了对方的名字,他仍和平时一样紧锁着眉头。

 “你怎么找上来了?”

 “冯沐同志,我来给你送篇稿子。”

 靳少先开门见山,从挎包里取出一沓手稿递了过去,“难得的好稿子,你一定要看看。”

 冯沐平时工作多,不过靳少先极力劝说,加上他本人也是《十月》的编委成员,只好从他手中接过这篇手稿,顺便问。

 “这是谁的稿子?”

 “江弦同志的。”靳少先说。

 冯沐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再低头看向这篇手稿:

 “高山下的花环,江弦”

 冯沐一下就来了兴趣,“这样看来,是你们《十月》约到了这小子的?”

 “张守仁同志和他约的,我们编辑部的同志都看过了,一致认为是该发头条的好稿子,准备隆重推出这部佳作。”靳少先兴奋道,“这次过来,是想请冯沐同志你看过以后,帮江弦同志写一篇文学评论。”

 冯沐作为《文艺报》的主编,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一生著有多篇文学评论集,像《繁花与草叶》、《耕耘文集》、《冯牧文学评论选》.

 “写什么的?”

 “是一篇军旅题材。”

 “军旅题材?”冯沐诧异,他可没听说过江弦还会写这种题材。

 靳少先看出他的诧异,评价道:“其实也不奇怪,江弦同志的创作题材,大多都是敏感的大题材。

 他尤其喜欢写人物内心矛盾,只不过这一次,他把内心矛盾写到了军旅的这个题材里。”

 “内心矛盾?”

 冯沐越听越对这篇感兴趣。

 “我先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