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263.第262章 送东西(第3页)

恋》《牧马人》那样现象级的轰动。

 但如果朱琳能参演《少林寺》,那一切可大有不同。

 这部国民级的电影上映,她能收获的名望那将是前所未有的。

 他希望朱琳能攀至演艺行业的顶峰。

 朱琳当然不知道他想了那么多事情,她愣了一瞬,马上把小手抽了回去。

 “说什么怪话呢。”

 说着扭过头,接着练功,心里却忘不掉江弦刚才说的那句:“你值得更精彩。”

 一时间心里不知道怎么了。

 这年代都喊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

 越喊啥,越缺啥。

 身边人思想其实还是封建的根深蒂固,就连她妈都没少说,要她赶紧跟江弦要个孩子,反正家里不愁吃穿,就少去抛头露面。

 那么多人反对,偏偏枕边人是最支持的。

 阳光清澈,朱琳看着榆树下江弦那高高的身影。

 老天爷是不是对自己太好了?所谓如意郎君也不过如此吧。

 “我脸上有花啊?”江弦和她对视一眼。

 “德性。”

 朱琳莞尔一笑,别过头去,亮出个招式,浑身舒展,手腕又嫩又白,腿型又直又长。

 《电影创作》编辑部。

 曹鸿翔忐忑不安的把一份剧本交到江弦桌子上。

 这份剧本他已经改了无数遍了,就是还没改到让江弦满意的地步。

 “改好了?”

 “改好了,您看看。”

 “我瞅瞅。”

 江弦接过稿子,找到修改的部分,一行行仔细的看。

 这是部足球题材的剧本。

 话说早在1957年,国足便首次向世界杯发起冲击了。

 可惜在附加赛阶段,因为总进球少于印度尼西亚而被淘汰。

 此后因为嗡嗡嗡,国足停摆了20年。

 今年,也就是1981年,中国终于涌现出一支前所未有的球队。

 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最优秀、最强大的球队。

 像日本、韩国、伊朗这类后世的亚洲劲旅,甚至是来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被这支中国足球队踢得晕头转向。

 你敢信国足能2:0日本队?

 在江弦看来,这简直跟做梦一样梦幻。

 可是在这个年代,嘿,他还真就是件真事儿。

 1981年,国足可以说是亚洲最强劲旅之一,那叫个风光无限。

 到了81年年底,国足在预选赛的征程中拿到5分巨大优势,距离世界杯只差临门一脚。

 亚洲两个席位,虽然已经出局的沙特负给科威特让对方拿到一个名额,但考虑到客场尚能与新西兰战成2:2平的科威特,主场输给对手5球基本不可能,世界杯的入场券唾手可得。

 国人欢呼雀跃,中国记者大书特书。

 结果被算计比分。

 科威特主场0:5新西兰,致使国足痛失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入场资格。

 尽管如此,8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罕见的足球年。

 至于江弦手上这份曹鸿翔所写的剧本,正是他打算在《电影创作》发表的一篇经典之作

 ——京都球侠!

 在另一时空中,这是80年代一部抹不去的经典电影,陈佩斯、张丰毅、姜昆、拉芳出演。

 讲的是清朝末年,底层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足球队为民族自尊与西洋球队展开决战,把中国功夫和足球融合,风格滑稽又讽刺。

 “你看这儿再加这么一句怎么样?”

 江弦握着笔,在剧本上给曹鸿翔添了一句台词。

 曹鸿翔毕恭毕敬的接过,捧着一看,江主编给写了一句:

 “要想踢好球,一是要玩命,二是要有绝活。”

 咝。

 曹鸿翔一拍大腿,“好啊!球不就得这么踢么?您改的太好了!”

 “成,就这么的吧,你安排发8月的头条。”江弦拍了板。

 “头条?!”

 幸福来的太突然,曹鸿翔一时间还没办法接受,试探性的问:

 “不、不用再改了?”

 “怎么?你还有哪儿不满意?还俩月呢,要改改我也没意见。”

 “没没没!”

 曹鸿翔否定的干脆利落,把头都给摇成了拨浪鼓。

 瞅

着这小子一脸得意,江弦笑笑,掏出样东西塞他手里。

 “甭闲着,去帮我送个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