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265.第264章 这就叫才思敏捷(第2页)

 什么叫才思敏捷?这就叫才思敏捷啊!

 他就和江弦商量了短短一会儿,江弦就写出了一

段趁他心意的《少林寺》剧情。

 “还没完、还没完。”

 江弦抽一口烟,振奋的讲着,“完事儿白无瑕上山找狗,问小虎有没有看见,小虎提着狗皮说味道不错啊,白无瑕气的拿起鞭子就抽”

 “哈哈哈哈!”张鑫炎和邵绍松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一个包袱套一个包袱,这年轻人的脑袋转的怎么这么快?!

 这一刻,不管是张鑫炎还是邵绍松,对江弦所展现出的强大的实力和天赋再无任何怀疑。

 “大约什么时候能写出来?”

 张鑫炎问,“公司那边追的很紧,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我们制作很紧张,剧本最好能早一点写出来。”

 江弦想了想。

 “半个月行么?”

 “.半个月!”

 张鑫炎和邵绍松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可思议,忍不住惊诧道:“写的这么快?”

 江弦胸有成竹的点点头,“可能用不了半个月。”

 他对《少林寺》这部经典太熟了,小时候看了几百遍,每句台词都能背下来那种。

 张鑫炎已经被江弦此前展露出的才华所征服,这会儿也没丝毫怀疑,“那《少林寺》的剧本就拜托给你了。”

 等江弦告辞离开,张鑫炎和邵绍松聊起在京城的安排。

 他们时间紧张,还要从全国各地寻找武术高手。

 “半个月真有人能这么快写完剧本么?”邵绍松说。

 “当然有。”

 张鑫炎就没什么怀疑,“对于他们这种有才华的人,写东西不是脑力活,完全是体力活。”

 邵绍松立马知道张鑫炎所指的是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倪匡写小说是出了名的快,平均四天可以写一本书,一个月出八集系列。

 当了编剧以后,三天出一个剧本,吓得同行不敢说话。

 对他来说,不管写什么都是信手拈来,写东西就好像翻抽屉一样简单。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陈文贵回忆说:“当年我进邵氏,有职员告诉我,倪匡每天上班,打开抽屉甲写甲剧本,一小时后打开抽屉乙写乙剧本,据说那桌子有八个抽屉。”“邵氏有倪匡,咱们中原也有一个江弦。”张鑫炎温言道。

 邵绍松吃了一惊,虽然张鑫炎还没直接将江弦抬高到倪匡的高度,但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也没有觉得江弦比倪匡逊色多少。

 江弦回到家里以后,受到了许多街坊们的关注。

 “是不是见大领导了?怎么还派车来接?”

 江弦打着哈哈,保持着自己的神秘。

 回到家里,朱琳刚做好饭,夫妻俩坐在桌前,江弦给她讲起被请去写《少林寺》剧本的事。

 “你来写少林寺?!”朱琳惊呼一声,完全意外。

 这段时间,她为了进入《少林寺》剧组一直在准备着,没想到是江弦率先进组。

 “张鑫炎已经答应我了,会给我比《霍元甲》更高的稿酬。”

 “比《霍元甲》更高?”

 朱琳眨了眨眼,惊讶的看向他,“三万块?”

 江弦点了点头。

 朱琳瞥他一眼,满脸不可思议,小声感叹,“这给香港人写剧本这么赚钱,你以后还写小说么?”

 “当然写了,我写小说又不是纯为了钱。”江弦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说。

 在他看来,有些东西是钱也买不到的。

 接了张鑫炎的任务,江弦便马不停蹄的开始创作起《少林寺》的剧本。

 只有这天,他放下笔,和朱琳一起等在电视前,调制央视频道,到了晚上八点钟的黄金档,荧屏变成蓝色,伴随着激昂的音乐。

 荧屏的左上角写着:

 “中央电视台”

 荧屏正中则是节目的名称:

 “《中国文学》

 第一集《半生风雨燃赤炎,时过子夜灯犹明》”

 影片开始的干脆利落,场景是一间屋子里,一位先生颤颤巍巍坐在椅子上,穿着无领的毛线开衫,身形消瘦,但精神尚好。

 旁边显示出一行字,介绍其身份:茅盾,沈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