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316.第315章 小说未发先火(第3页)

 心中带着好奇,胡小华的眼睛扎进小说当中。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小说内容很简单。

 后世很多人都看过《红高粱》的影视内容,相对来说,江弦这篇《红高粱》讲的东西很少,只是影视的一小部分。

 小说主要是讲高密东北乡“我爷爷”余占鳌组织民间力量,在孙家口村大桥头设立伏击圈抗日。

 又穿插了余占鳌从“土匪头”转变为“抗日英雄”。

 “我爷爷”余占鳌原是一名轿夫,在送新娘子到十八坡李大头家时遇到劫匪,他奋勇救下了新娘戴凤莲,同时爱上了她。

 余占鳌与戴凤莲在高粱地相爱,从而让戴凤莲成了“我奶奶”。

 余占鳌因生活所迫经常在高粱地杀人越货而落草成土匪头。

 然而,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余占鳌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成就民族大义这一边。

 最终,作为土匪头的“我爷爷”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成了抗日的中坚力量。

 余占鳌率领一支由二十多个村民组成的民间抗击力量,领导了一场悲壮的青杀口伏击战,力战到最后一刻:

 夕阳西下。

 汽车烧毕,只剩下几具乌黑的框架,胶皮轱辘烧出的臭气令人窒息。

 两辆未着火的汽车一前一后封锁着大桥。

 满河血一样的黑水,遍野血一样的红高粱。

 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

 “胡师傅,看啥呢?”

 一声呼唤,将胡小华的思绪打断,将她从那个火红的高粱地世界中抽离。

 她眨着眼睛,眼里全是泪水,深蓝色的袖套也全都湿了,害怕眼泪不争气的落在书页上,她全都用袖套擦了个干净。

 “胡师傅,您怎么哭了?”

 “谁欺负您了?”

 发现这一点的女工人激动起来,关切的上前询问着。

 “我没事,只是有些触动.”

 胡小华挤出一抹笑,扬起手上的一册《人民文学》给她们看。

 此刻,她的心绪跌宕难平。

 还是那句话,《红高粱家族》的内容很多,但《红高粱》这篇小说的重心只在抗日上。

 余占鳌和戴凤莲这些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没有太详细的讲述。

 作为解放前生人,小说里写的一幕幕,在胡小华看来一定是某个角落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即便是罗汉大爷在小说中那天怨人怒的遭遇,胡小华也相信,她完全相信这是日本人的手段,更相信这还不算是最残忍的,一定还有更残忍的事情真实的发生过。

 “这篇小说写的真好。”胡小华给年轻的工人们说,“故事很感动,作者很用心。”

 她不是文学评论家,这样一句话,已经是胡小华能想到最好的评价。

 这样一篇故事,已然深深的打动了她。

 “胡师傅,你说‘红高粱’这篇小说?”

 “红高粱?排版的时候就看过了,特别好,特别感动。”

 “是啊是啊。”

 “真有那么好么?”

 天微微亮,车间里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很多工人都表达着自己看完《红高粱》以后的震撼,还有更多的工人在这些人的分享下,陆陆续续找到1982年第6期《人民文学》翻看。

 “真好,真感人。”

 “真的有余占鳌这个人吗?”

 “不知道,我觉得这篇小说还是挺奇异的,你说一泡尿真的能酿出好酒么?”

 “我们写信给江弦问一问他吧。”

 “对,我们写信。”

 工人们一个比一个积极。

 就连60岁的胡小华,也按捺不住心中想要倾诉的欲望,找出了信纸。

 《红高粱》还未发行,便先在印刷厂里火了起来。

 (推荐一本小说:

 《传说时代》,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鲟鱼堡的《大涅槃》《重燃》都是重生文的意难平,也是薯片当年看网文的两本白月光级别小说。

 隔了这么久,这一次他终于又写重生文了。

 《传说时代》,

还是当年那个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