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工业母机,仙道超车(第2页)

白老头低头看了好久,半晌后也脸色古怪地看着杨组长。

“你的意思是,郑法无论要谁,列个名单,这群人……都得就地退休,哦不,被退休?”

杨组长解释道:“郑院长,这是舆论最小的办法,也是最不吸引外界注意的办法。”

“我们充分利用养老院的名头,外人也不知道虹山到底在做什么。”

“这样一来,惹来的麻烦也小点。”

这方案……倒是很符合他以前的性格。

他是个怕麻烦的性子,也很注重养老院的氛围——他不在乎保密不保密,但也不喜欢太出风头,引来各种各样的关注,也不愿意养老院多杂七杂八的人。

杨组长他们提出这个方案,倒是瞄准了他的个性。

见他不说话,杨组长似乎误会了,开口道:“如果郑院长你觉得不够低调,我们也能让他们死了……”

“……”

“假的!假的!”杨组长赶忙摆手,“相当于以前的绝密工程,隐姓埋名,不对外交流,日后再恢复身份!”

白老头脸色有点扭曲了:

这法子好不好不说吧,他倒是听过……一些真正能影响国家命运的任务里,就有不少这种人。

问题是,杨组长是让郑法随便点人,点到谁谁死……

甚至都不问郑法要干嘛……

这给的资源和表现出来的诚意就更恐怖了些。

郑法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不至于,我只是想清静,不至于如此。”

他又看向第二个预案,一看就笑了起来:“修仙研究所计划……”

这名字一看,郑法就明白了其涵义,翻开一看,就果然如此:

“考研,然后修仙?”白老头看着也笑了起来,“修仙研究生?”

杨组长解释道:“郑院长想要人手,最需要的,自然是研究人员。”

“第一个预案,我们想的是直接找国内最顶尖的科研人员来虹山。”

“第二个预案不同,我们是怕院长你觉得要培养新人,但又不能太新,起码得接受过相对优质的大学教育……”

“郑院长,你说要招多少人,国内最顶尖的学者,最优质的生源,我都能给你找来!”

郑法和白老头对视一眼,心中也觉得杨组长她们思虑的还算周全。

“双管齐下吧……新人且不说,有些领域的专家,尽快安排。”

如今郑法最在意的,还是九转金丹法的研究。

杨组长接过两份预案,看着郑法,忽然叹息了一声。

“怎么了?”

杨组长笑了声,说道:“我是在想,也许从此之后,整个教育体系,不,科研体系,都要被这个养老院改变了……”

郑法还没说话,就听杨组长又说道:“郑院长,你知不知道,这两年有多少人曾经问过怎么加入养老院……”

说到这里,杨组长忽然满脸古怪:“要不,养老院还是改个名字?不然日后的最高学府叫养老院,实在不大好听……”

“毕竟……谁会不想修仙呢?”

看着杨组长匆匆下山,白老头忽然朝着亭子里的唐灵妩看去,唐灵妩正在喂鱼,她小手轻洒鱼食,池中那些大胖鱼你争我抢,激烈异常,甚至还有跃出水面,跳到唐灵妩面前,似乎在展示自己的。

池水一片激荡,再不复往日的清澈,却又显得分外有活力。

白老头一阵恍惚,忽然有种感觉,今日之鱼池,竟有点像明日之世界。

……

养老院扩招还需要些日子。

郑法也不是干等着,他生了个丹鼎——或者说,他用体内生成的灵材粒子,炼成了个丹鼎。

想要在现代产生灵材,就得借助金丹。

想要产生金丹,郑法自己再结一个不大可行,起码郑法没听说过玄微界有双黄丹。

那就只能采取外丹的思路,就得有个丹鼎。

因此这玩意,可以叫现代修仙工业的母机了。

丹鼎既成,郑法也不耽搁,直接借着这丹鼎练了个神霄外丹。

如今炼制神霄外丹对他的挑战极小,但郑法看着这外丹,还是有点心疼:

说到底,真正的仙道工业母机是他自己。

这丹鼎也好,外丹也好,消耗的都是他体内的灵材粒子,或者说,消耗着他的天罡地煞气。

好在他体内天罡地煞气百倍于旁人,这点消耗不算大。

问题是不能一直如此。

从现在看来,金丹只能将一种灵材转化成另一种灵材,所以如今在现代,灵材都只能出自郑法自身……

要是真算起来,灵气也是他散发出来的——他简直是哺育了这世界的仙道。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养老院,恐怕还得找到将普通物质变成灵材的法子。

见外丹炼成,一旁的白老头等人,就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浮在空中的神霄外丹,又是好奇又是敬畏。

“这就是外丹?”

白老头脸上写满了好奇,还伸着手,似乎是想摸一摸。

郑法点点头,又笑道:“也可以说是,可控核反应堆。”

白老头嗖的一下,缩回了手,换了个名字,他就碰都不敢碰了。

“倒也没有这么不稳定。”

一旁的唐灵妩笑着道:“灵气有了,灵材有了,就等那些脑子灵的人了……”

白老头却想起了杨组长的话:“科研体系改变不改变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有些人的命运,得变了!”

……

半月后,程运匆匆从机场接到了个中年人,这人快五十岁,脸上还有些风霜,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他站在人流中,脸色非常茫然。

“老板!”

程运朝他挥手,这男子循声望来,见是程运,整个人才像是活泛了起来。

他坐上程运的副驾驶,才苦笑道:“我前天还在准备点火实验,昨天才知道课题组直接解散了!”

“上面说说这个项目,不做了!”

说着话,他右手捏拳,一拳捶向屁股下的座椅,显然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愤愤不平。

“我们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多少人?”

他还在喋喋不休,程运却暗暗抿了抿嘴巴。

这中年人姓王,是他读博时候的导师,两人关系极好,他后来的工作,都有这位导师的一份面子。

王教授在核物理方向算是一方年富力强的山头,这些年一直在主持一个核工程项目。

这项目确实花了不少钱,更不用说这些研究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