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麟德惊变
书房内只点了一盏青灯,李谊独自坐在书案前,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如一头蛰伏的兽。
窗外一阵秋风掠过,吹得窗纸簌簌作响。
左神策军第三营皆是马遂心腹,届时可控制宫门。
右神策军的田昂也已经收下黄金千两。
李谊走到窗前,望着天上那轮将圆的明月:“父王,明天儿臣便要夺回那本该属于我们父子的皇位!”
裴静之轻叩门扉而入:“殿下,南诏人回复说都已安排妥当!”
李谊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那几页残卷的来历,查清了吗?”
“尚未。”裴静之皱眉,“国子监典籍浩繁,每日出入藏书阁的学子、博士众多......”
“无妨。”李谊冷笑,“已经不重要了。那老东西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况,他们已经查到了那么多证据。
窗外,一片梧桐叶飘落,恰好覆在石阶上一只死去的秋蝉身上。
紫宸殿内,药香氤氲。
皇帝李适靠坐在龙榻上,面前摆着一局残棋。
他执黑,对面空无一人。
“大家,该用药了。”杨志廉捧着药碗轻声提醒。
皇帝恍若未闻,将一枚黑子落在天元:“舒王今日去了哪里?”
“回大家,舒王殿下辰时出府,先去了十六卫衙门,午后又到礼部转了转,说是查看中秋宴筹备事宜。”杨志廉递上药碗,“申时回府后,马遂从后门潜入,逗留约两刻钟。”
皇帝接过药碗一饮而尽,眉头都没皱一下:“马遂?”
“其兄马威,曾是郑王的亲卫,贞元三年被贬出长安,次年病逝。”
皇帝落子的手顿了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帕子上赫然一抹猩红。
杨志廉大惊:“大家!老奴这就传太医——”
“不必。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皇帝摆摆手,“你下去吧!”
杨志廉一愣,随即躬身告退。
殿内重归寂静。
皇帝盯着眼前的棋盘,黑子白子交错间,仿佛看到三十一年前那个雨夜,二弟七窍流血的模样。
他突然觉得好笑。
太宗皇帝不是太子都可以弑兄夺位,何况他本就是太子?
说到底,是郑王仗着父皇的宠爱觊觎他的太子之位!
明知道自己的兄长已被封为太子,还不安分,便是找死!
他能放过他的子孙已是极为大度!
易地而处,若他真的被先帝给废了太子位,郑王入主东宫后未必会放过他的孩子们!
他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李邈......”他喃喃自语,“你若真的在天有灵,就看着为兄如何收拾这个不知感恩的孽障......”
八月十五,中秋夜。
虽是玉宇澄清、阖家团圆的日子,长安城里一场酝酿已久的风暴,终于到了倾泻的时刻。
麟德殿内,灯火通明,恍如白昼。
殿中央铺着猩红织金毯,两侧案几上摆满珍馐美馔。
殿内丝竹声声,舞姬翩跹。
皇帝李适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依旧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与倦怠,不动声色地扫视着下方群臣与宗室。
太子李诵因病缺席,广陵王李纯代表东宫侍宴,坐在皇帝下首不远,神色沉稳。
舒王李谊一身紫金亲王袍服,坐在皇帝右手边首位,面带微笑,眼中却暗藏锋芒。
晋阳公主母女因前番失仪被罚闭门思过,未能赴宴。
刘绰和李德裕同席而坐,时不时便有眼神交流。
“众卿,”皇帝李适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朕前些时日身体微恙,多赖诸卿辛劳。今日中秋佳节,合该君臣同乐。来,满饮此杯,愿我大唐国泰民安。”
“陛下圣安!国泰民安!”群臣齐声应和,举杯共饮。
放下酒杯,皇帝的目光似不经意地掠过舒王李谊,淡淡道:“谊儿,前几日你入宫侍疾,辛苦了。”
李谊心中一凛,面上却恭敬起身:“父皇言重,儿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苦。见父皇龙体渐安,儿臣不胜欣喜。”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些,“值此佳节,儿臣特意为父皇准备了一曲《秦王破阵乐》,以壮我大唐军威,亦贺父皇康泰!”
皇帝眼中寒光一闪,面上却不动声色:“哦?谊儿有心了。”
鼓声骤起,雄浑激越,压过了原本的靡靡之音。
数十名身着明光铠、手持兵器的“乐工”列队而入,随着鼓点舞动起来。
他们的步伐沉重,甲叶碰撞铿锵,带着一股肃杀之气,与寻常宫廷乐舞的柔美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