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提早布局 ,视野要放更广阔一些(第2页)

    李向前笑了笑,回到办公桌那里,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李龙很快就翻到了棉麻那一项。

    八六年,玛县的棉花产量在两百多吨,没有写具体的棉花种植面积,但李龙知道这时候大部分棉田是陆地棉,少部分种的是薄膜棉,产量最多也就在一百多公斤。

    以此类推,那么全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差不多也就是在两三千亩的样子。

    要说多其实不多的,毕竟现在一个乡的耕地都有十万亩左右了。

    但是眼下玛县的农业种植完全是以粮食为主的,农民的公粮任务差不多在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种五亩地差不多要交半亩地的粮食作为公粮。

    完粮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剩下的还要管一大家子人吃饭,然后才是副业种植。

    这时候农民普遍的还没有拿钱顶公粮的概念,再加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吃不饱吃不好的经历,所以种粮成了自发的主动行为。

    之后才是种棉、种打瓜。

    公报里简单的提了提,全县棉花种植,北五岔、六户地占的比较多,其他乡镇是零星种植,然后就是兵团农场。

    目前的归属,农八师的这些团场,和农六师的农场名义上还是“借用”玛县的地,也就是说这地盘是玛县的,自治区那边划归兵团使用。

    再过三四十年,兵团各师建市,这些地方才算正式归兵团。

    两万多亩,但是上面有一个增速,李龙看着这棉花种植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也就是说,虽然棉花的种植目前就局限在这两个乡,但是这几年因为种棉花赚钱比较多,每年增速都在百分之二三十。

    他清楚等过两年,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大到其他乡之后,那增速就更快了。

    “你找这个棉花种植面积干啥?”等李龙把文件交还给李向前,李向前问道。

    “我猜以后咱们县里棉花的种植会扩大到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李龙半开玩笑的说道,“我在想着是不是要搞一个专门针对棉花的机器。”

    李向前是知道李龙和奎屯那边的农机厂合作搞几个机器的,特别是这个清雪机,今年是好好的赚了一笔钱。

    所以他觉得李龙的思路没问题,就是对李龙现在说的这个存疑。

    “一半以上?怎么可能嘛。”李向前说,“咱们是农业县没错,但主要的耕地还是以种粮食为主。这粮食是大头,怎么可能一半都种棉花?”

    “我是说以后。以后啊,新技术、新种子应用,咱们的粮食产量会比现在多很多。”吹牛嘛,李龙肯定是会的,他半开玩笑半分析着:

    “到时一亩地打的粮食是现在三四亩地打的那么多,到时就不需要那么多地种粮食了,那农民就得想着种什么赚钱。你看别的都算了,这棉花肯定是缺不了的,衣食住行,头一个就是衣,这做衣服用的啥?主要不还是棉花?”

    “有道理。”李向前笑了,“那你准备搞什么?”

    “打药机嘛。”李龙说实话,“现在咱们种的其他作物,都不怎么怕虫。你看,麦子怕倒伏,油葵怕扎根不深,玉米是地不好收的就不多,还怕旱。

    只有这个棉花,因为长起来后叶子挨着叶子,最后就是那些传染非常快的害虫。像什么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等……”

    “我说你小子懂的还不少嘛。”李向前笑了,“你的意思就是生产这个打虫的机器?”

    “嗯,这回去了北面的六户地,那边种棉花的农民说打药是个麻烦活。我就想着如果棉花的种植面积足够多的话,就设计一种合适的打药机,小四轮拖拉机带的,能省不少事。”

    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打药是个偶尔的活,但对于棉花来说,打药是真的常事。

    李龙隐约记得,上一世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给棉花打药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每家地头上都能看到各种药瓶子。

    因为每种虫子的防虫药都不一样,所以打起来麻烦,有些得掺着打,有些得单独打。

    有那么一段时间,四队周围虽然有不少的水库、沼泽,但夏天村里却没什么蚊子,连苍蝇都少。

    都让药打死掉了。

    甚至于再往后,刚开始推广无人机打药的时候,一股子药水从空中飘到李龙家的院子,他家的葡萄直接就缩了,当年半架葡萄没挂果!

    不打不行,不打的话,棉花叶子能让红蜘蛛吃完,棉桃能落光,那样的话,等的就是绝收。

    这些害虫传播的太快了。如果不控制的话,几天功夫,一块二三十亩的地就能传染遍!

    人力时有穷尽,只有机械打药才是王道。

    只是目前县里种棉花的面积还不足以支撑起李龙搞的这个。

    不过他也想明白了,视野要扩大,他要和奎屯农机厂合作的话,目光就不能光放在玛县。其实最开始种棉花最多的,反倒是兵团。

    石城的农八师,奎屯那边的农七师的棉区面积一开始都比玛县要大的多。

    所以其实现在搞这个棉花的打药机,虽然略有点早,但也并没有早多少。

    是可以提前布局的。